第3522章 王命不下乡(2/7)
也还有一些前秦的遗风,可是后来习惯了前秦法规的关中人,却在山东之处被碰得头破血流。掌权的山东士族,利用所谓的春秋决狱,或者叫做经义决狱来肆意玩弄,解释律法,产生出了典型的文字狱案件,也使得大汉在立国之后的政治制度上,先天性的残缺了一部分。
绵延到了当下,在关中和在山东,就呈现出了鲜明的区别来。
在许县纷乱搅动,掌权者曹操被辱骂被斥责被议论,大多数百姓都是视若无睹,而且漠不关心。
换了在关中,有人敢在长安大街上骂一声骠骑试试看?
大汉旧制度的弊病,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汉初为了巩固统治,大封同姓诸侯王,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这一点到了东汉时期虽然有所减少,但是诸侯王在封国内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权力,他们在封地内各自为政,拥有自己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而且诸侯王中,野心大的,造成的恶果就像是七国之乱,那么野心小的诸侯王就好么?也未必,只是懂得吃喝玩乐造粪播种机器的,也同样助长了其国内丞相长史的渔利机会,导致黑锅诸侯王背,名利都是贤臣得的局面。
同时,诸侯分封制度,也使得到了当下州牧州刺史把持地方,以一州之地和中央抗衡的局面一再上演。这种政治体制的不成熟,一方面是因为刘邦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另外一方面则是在前秦的继承之下,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存在缺陷,导致官场腐败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萝卜坑举荐,导致官僚集团化,家族化,阶级固化等等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汉试图用外戚来平衡,然后又是宦官……
在这种政治环境之下,斗争才是常见的主题,平衡只是短暂的间歇。
就像是这一次许县之中的争斗之中,崔琰也不是特工008附体,可以神出鬼没到了隐身斗篷的程度,但是依旧可以逃离出曹氏掌控的范围,在抓捕网下逃脱。
一方面是汉代没有监控技术,另外一方面,只要不是亲曹一方的,在现在这个阶段,大概率就会选择性的失明失聪。
这就是大汉制度带来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方面上,从上到下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