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井隆自传故事」

第83章 1969年元旦过后,学校和街道动员我们,下乡当了知识青年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83章 1969年元旦过后,学校和街道动员我们,下乡当了知识青年(1/3)

我买了一些木料,准备做饭桌子和碗架柜儿,我计划在1969年春节之前,做10张饭桌子,30个碗架柜儿。这些东西卖了以后,我至少能挣200元钱。到了12月份,我做的碗架柜儿和炕桌子还没有加工出来成品。

我同学祥子来找我了,原来是学校通知我们到学校去办理手续。我们六八届毕业的初中生,和这一年毕业的高中生,大学生一起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当知识青年。

按照上级规定,1966年,1967年,1968年的毕业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统称“老三届”都要上山下乡。我是1968年初中毕业生,我的初中只读了一个学期。我们这一届学生,同学们连毕业证都没有。

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当知识青年。我和祥子,顺子三个人从学校回来,我的心情挺沉重的,同学们有的人发愁,有的人很兴奋。有几个人已经结伙组织在一起,挑选下乡的地方了,我们三个人都不想下乡,谁也高兴不起来。

我爸快60岁了,我妈体弱多病,我还有三个妹妹,我小妹妹才六岁。我买回来的木料,准备加工成家具到市场上去卖,家具还没有成型,一分钱也没有卖回来呢。

顺子家里也挺闹心的,他和他姐姐都是下乡的对象,他还有五个妹妹一个弟弟,他妈在街道工厂糊纸盒。顺子在理发店帮助他爸剃头,顺子如果走了,他家就更困难了。

祥子家里更闹心,他哥和他姐都是“老三届”的毕业生,都是上山下乡的对象。他爸爸是“五七干部”,也要下放到农村,他们家里很快就要四分五裂,奔赴四面八方。

大多数的同学都不愿意下乡,这时候,街道居民组派人挨家挨户的登记照册,统计需要下乡的学生名单。在县城里居住的老百姓,每家每户几乎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这时候我经历的情景,就和电视剧《人世间》第一集开头演的一模一样。我们那一片儿老百姓的住房,屋子里面的格局,家具的摆设,屋地下的火炉子。炉子上面烧水的茶壶,墙上挂的照片和纪念章,都和电视剧一模一样。

电视剧《人世间》第一集的故事,仿佛就是我的亲身经历。电视剧中的铁路,在铁路上奔驰的火车,火车两边的树木。老百姓住的破烂房子,弯弯曲曲的小胡同,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刘井隆自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