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第1408章 与世家共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408章 与世家共治(5/6)

少有人理会。”

事实上,这种情况发生得要比想像中的可能还要早一些。

早年幽州刺史王雄主张怀柔胡人,而与主张对胡人采取强硬措施的护乌丸校尉田豫起了冲突,最后先帝不得已,把田豫调离幽州,就是苗头。

当时轲比能犹在幽州边塞为祸,上谷郡、代郡等边郡因为屡遭胡人劫掠,不少人宁愿不为官,也不愿意去这些边郡为官。

再到后面,先帝东巡,朝野动荡,就边河内这等内郡都混乱不堪,就更没有人管这些边郡。

“今吾欲重新收拾这些边郡,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范阳卢氏若是有报国之心,吾可奏请朝廷,让卢氏子弟出任二郡中正官。”

此话一出,让卢毓一下子就屏住了呼吸。

所谓九品中正制,九品自不必说。

而中正,指的就是中正官。

县、郡、州皆设,负责品评某一地人才的官员。

可以说,士子能否出仕,出仕能担任多大官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中正官。

后汉末期世家大族利用乡闾舆论,点评人物,如月旦评之类,操纵着察举制,曹丕为了把这一舆论权收归官府,于是这才设置了中正官。

只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曹丕不懂,或者有些懵懂,但终是没有胆量改变,反而是对当时掌握着经济基础的世家大族作出了退让。

而九品中正制,也逐渐沦为世家大族把持上升通道的工具。

最终在司马晋时代造成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司马懿提出让范阳卢氏的人出任上谷郡与代郡的中正官,其实就是暗示着范阳卢氏可以把持两郡的官吏选拔。

这一态度,无异于向世家表明,司马懿愿意作出了让步,至少是让了一步。

卢氏可以,难道崔氏就不可以?李氏就不可以?

想来只要能拿出让司马太傅的诚意,大伙都是可以的。

卢毓艰难地咽了一口口水,又想起冯某人的许诺,一时间竟是不知如何回答。

按理说,工坊之利和中正官之利,两者本没有这么难以选择。

只是眼下汉国大军压境,再加上冯某人赫赫威名,无形间增大了工坊的份量。

但万一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