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3)
,相当大一批百姓选择了弃商从农。
剩下的一小批人,是绝对的精明人,即便只有一成利可挣,可这一成利算下来也要比吭哧瘪肚地种一年的田的收入要高不少的,若是妥善经营,过的可未必比农民差啊。
而这贝聊城可是全员商贾啊!当地的父母官,除了每年分给朝廷的商业税赋外,本身的油水不小,而城内的百姓也都普遍比周围别的城池的百姓要富庶的多啊!
虽然贝聊城的农耕不咋滴,可耐不住人家有钱啊!在这经常闹灾荒的年代,谁家冬季不囤粮啊?
这段时间北阮的难民确实涌入贝聊城来,也确实有对贝聊城的百姓进行抢劫。
可商人嘛,又有谁家会真的将鸡蛋放在一个菜篮子里了?这也就是为啥,北阮人都抢了俩月了,贝聊城的百姓们还有人可以坚守着自己祖上传下来的基业,始终不愿意离开了。
至于那些早早离开贝聊城的,也不见得都是因为府里没粮食才跑出去,沦为难民的。
他们大多数是怕北阮人会伤人罢了,其实说白了都是权衡利弊,每家的选择不同罢了。
既然他们很多人家里都有粮食,为何还要来此地同真正有需要之人抢粮呢?
就单纯地为了占小便宜?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想占便宜,所以来排队的,可是能做到所有人的行为都一致,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些人怕是都还以为君逸轩人生地不熟的,不熟悉贝聊城的具体情况,今日又是头一天晚上施粥,君逸轩会选择咽下这个哑巴亏吧!
毕竟这个时候,最了解情况的贝聊城前任军师已死,自然不可能将城内税赋的具体细则交给君逸轩。
那么君逸轩会选择吃下这个哑巴亏嘛?
显然,这幕后的主使是想多了,想他君逸轩活了这么些年,一直都是他让别人吃亏,他本人什么时候吃过亏了?
这不,当粥棚正式开门的时候,众人只见粥棚内坐着一位男子。
只见该男子一身灰色大袍罩身,身上自带着一股书卷气息,就那么随意地靠坐在椅子里,便使人不敢随意打扰。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贝聊城的军师,许杉。
众人只见他的手中捧着两本厚厚的册子来,正随意地翻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