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

第两千零五章 陛下阳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两千零五章 陛下阳谋(3/4)

“怕只怕这股魄力未能使尽,如若半途而废,那就得不偿失了。”

马周感叹。

臣子对于君王之要求,其实很是复杂。

臣子讨厌非常强势之君王,威望厚重、令出如山,臣子毫无反驳之余地只能执行,任何劝谏的话都听不进去,如隋炀帝那般看似雄才大略、能力出众,实则一意孤行、刚愎自负,结果却将整个帝国搞得一团糟。臣子也讨厌软弱的君王,旁人说什么都信,既无主见、更无担当,致使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朝野上下无所适从,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整个吏治腐败朽烂,直至积重难返,将整个帝国拖入深渊。最完美的君王自然是那种既有强大之威望、卓越之能力,又能听取臣子之谏言,自审己身之过失,譬如太宗皇帝……

可古往今来帝王者无数,能够比肩太宗皇帝甚至更胜一筹者又有几人?

偏偏李承乾作为太宗皇帝的儿子,又一度几乎被废黜,难免将其与太宗皇帝做出比较。

这极不公平。

故而大臣们对于李承乾之期望谈不上多高,只要能够立身持正、心志坚毅、勇于担责就好。但即便是这一点,可并不容易做到……

孙处约急匆匆跑进值房,喘了口粗气,这才疾声道:“启禀亚台,刚刚门下省封驳了中书省的诏书,中书令亲至门下省与侍中理论,被侍中驳斥,却并未放弃,扬言朝会之上要当众诵读诏书,文武群臣一并商议讨论,看上去志在必得啊!”

刘祥道端坐窗前椅子上,慢条斯理的喝口茶水,道:“看上去志在必得,就一定志在必得了?你对此有何看法?”

孙处于迟疑一下,小声道:“下官认为中书令此举无异于自取其辱,朝中文官无论正直亦或贪腐,明面上都素来标榜清正,各个都想效仿文贞公,以反对皇帝诏令为荣。此番册封昭仪之事若只在私底下沟通、妥协,或许还有几分成事之可能,可一旦拿到朝堂上讨论,绝无成功之机会。”

刘祥道反问道:“你能看明白的事情,凭什么认为中书令却看不明白?”

“这……”

孙处约愕然。

对啊,这样的道理我都知道,中书令又岂能不知道?

能够坐到中书令这样的位置,哪一个不是政治天赋绝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