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十七章:邹应龙再次现身(2/3)
构。
等到邹应龙自以为所见所学差不多能够弥补儒学之失后,也便主动请求了去濠镜澳出差,然后借机开溜,改名换姓回到了大明。
秘密回了一趟老家之后,便是借着海船,流连于大明的各个海港,特别是广州、上海、宁波、天津、杭州、泉州。为自己接下来的学问进一步夯实基础。
只是在前年一次天津之行,意外经人介绍结识了洋和尚柳常青。
两人也不知道是怎的,就跟乌龟看王八一样。一个说要拯救世界,一个发现了祸害世界的秘密。
你有目标,我有药方,也不管病人乐不乐意,反正就是一拍即合。
当时就准备在北直隶保定府试点。
只是还没筹备完前期工作,柳常青就被调去河南都律司了。
深晓大明官场逻辑的邹应龙给出了主意,在大明官员的品级、职权划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直达天听。只要能撬动上面,就是条狗,下面的也会跟着汪汪。
基于此,柳常青非常上道地,直接将自己的教产归皇庄的方案拿了出来。
只是在河南暂时由都律司进行管理,在经营河南后但凡有剩余就全部上交内帑。
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柳常青自己轻松打通了跟高阁老的门路,在河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管理正教的都律司都律,但实际上,哪怕是河南巡抚也不敢得罪的存在。
有了这个河南土皇帝的威势,自然就能紧锣密鼓地推行两人的理想方案来。
邹应龙发现的秘密即世界无法实现大同的关键在于存在压榨。只要存在压榨,大同理想就决不能实现。而人有贤愚不肖,人与人的活动就必然存在压榨。比如杭州的作坊,那些享受高额利润的透明琉璃作坊主,不正是靠着压榨吹琉璃工获利吗?
到头来,作坊主,收获了利润,交易所披露的利润动则上十万两。二十万两。而这些雇工呢?除了一身伤病还剩下什么吗?是良民的身份就能治病不要钱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邹应龙跟柳常青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不让人跟人产生雇佣关系,改为衙门统一指派。将人跟人的关系变成人跟衙门的关系就能从根源上解决人压榨人的问题。
这两个天才还真的是在河南推广了互助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