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严惩不贷(2/6)
朱瀚朗声道:“今日在此,所有田亩皆可复查,任何不实之处,本王与太子殿下都会为你们追根究底。”
百姓们听罢,纷纷鼓掌称快,气氛愈发热烈,不少人甚至激动得流下热泪,感叹道:“有殿下在,咱们的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这时,朱标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道:“诸位父老乡亲,今日我们只是为一个公正的开始,未来你们若再有不公之事,尽可到县衙申诉。本宫会命人设立‘民情登记册’,任何问题都要及时上报,确保田赋公正无误。”
人群中,一个年轻的读书人闻言,拱手朗声说道:“殿下果然英明!百姓心声若能及时上达,自然不会再被欺瞒,敢问殿下,这‘民情登记册’如何运作?”
朱瀚点头称许,微笑道:“好问题,此册将由专人记录,每月向本王及太子殿下汇报,若有不实之处,立刻派人查证。”
朱标接着补充道:“不仅如此,村中长者亦可担任监督之职,若发现官员徇私舞弊,可直接呈报上奏。”
听到此言,众百姓顿时欢呼雀跃,纷纷表示愿意配合,整个昌平县衙前,氛围一片祥和。
朱瀚看着这一切,心中微微一松,轻声对朱标道:“标儿,今日只是开端,今后我们需更加细致,以免这些人再钻空子。”
朱标目光坚定,轻轻点头:“皇叔放心,定当不负众望。”
夜幕降临,微风轻拂,朱瀚与朱标缓步走在县衙后院的青石小道上,远处传来百姓的欢声笑语,仿佛整个昌平城都沉浸在一种久违的安宁之中。
朱标抬头望着夜空,眉头微皱,低声道:“皇叔,今日丈田虽已初见成效,但心中仍有忧虑。百姓得偿所愿固然是好事,可若此风推而广之,是否会引起地方上的动荡?”
朱瀚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如水,缓缓说道:“标儿,你说得不错。政务如同治水,疏胜于堵。若是一味强行推进,地方官员难免生疑,甚至阳奉阴违。此次我们虽成功纠正了昌平的问题,可其他地方未必人人如李县令这般……‘配合’。”
朱标思忖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皇叔的意思是,要让地方官员主动配合,而非逼迫他们?”
朱瀚微微一笑,点头道:“正是此理。人心难测,但若让他们看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