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

第1371章 东水西调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371章 东水西调(2/6)

”区域之内。

之所以用“狭窄”一词,主要是和远东帝国相比,远东帝国的八百毫米等降水线大约是秦岭淮河一线,而二百毫米等降水线却在内蒙,贺兰山,祁连山,青藏高原一带。

两条降水线中间的这个范围可比东非南方地区要大的多。

水利部部长亚尔斯德说道:“南方地区的降水相对匮乏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德拉肯斯山脉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

“而实际上,在德拉肯斯山脉东部的汉萨省和平原省,降水就并不缺乏,反而时常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南方的主要河流,奥兰治河也源于德拉肯斯山脉,这一点对于我们从东部调水十分有利。”

奥兰治河虽然是东非和南非(英国殖民地)的界河,但是上游主要干流和支流,呈树冠状分布在东非境内,或者是边境地带。

而且奥兰治河呈自东向西的流向,这一点可以说对东非十分有利。

毕竟,这条河流越是往西,越是东非的干旱地区,一直到纳米布沙漠出海。

而如果没有奥兰治河,那对于本就干旱的东非南方,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

亚尔斯德接着说道:“我们可以通过借助奥兰治河,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区域内东水西调。”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在南方开辟更多的耕地,牧场,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优质的农业产区和牧场。”

“水源是唯一限制南方各省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南方就能成为东非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早在四五时期,东非政府就展望了南方和大湖区的未来发展前景,不过四五时期,东非政府的主要投资流向了大湖区。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大湖区人口更多,农业基础好,水资源充足,且对于东非开发北方经济有着重要承接作用。

东非北方面积庞大,但是发展上也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东非经济的洼地,所以东非对于开发大湖区的急迫性在南方之上。

至于南方,如果算上西南,其实面积也不小,但是西南在东非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基本不可能有太大发展,未来基本上也就只能靠着卖矿过过日子。

毕竟,除了矿产资源以外,西南的气候过于恶劣,基本上和刚果雨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非洲创业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