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夫特异态学笔记」

第352章 通天塔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352章 通天塔(2/3)

除掉两本逻辑哲学、文学相关的,其余都多少与修士在本地的生活经历有点关系。

有些甚至不能完全算作书籍,仅仅是个人手记,写了些传教和个人生活中的心得、备忘录。

关于天象的记录有限,且大都与农业活动相关,专门记叙雷雨的不多。

但细看下倒是找到了些其它颇有共鸣的内容,譬如注意到了本地特殊筐篾编织手法的不止他们两个。

在不同笔迹的书册中,多少出现过一两句对此的记录,提及这些样式独特的造物,以及其广泛的存在。

也不止菲尔德在提供帮助后收到了回礼,有时是顶编织帽子,有时是装满了野果的果篮。同样有人猜测过,被编织成螺旋状的图案在本地风俗中的具体起源。

“也就是说不止普利亚尔领有这种这类东西?”

“确实,而且还挺统一的。”菲尔德习惯性地想舔一口指腹方便翻页,考虑到手中文献的年龄,硬生生克制住了条件反射,改用指甲小心挑起下一页。

这本册子的原主人从另一个离得挺远的教堂搬来,发现两个不存在联系的半封闭聚落里,居然有着相当类似且复杂的编织手工制品。

作为好奇心比较强还有空闲的人,他在几次外出经过附近村镇的时候顺便留心了这事。

结果是教区中的绝大部分聚落,尽管口音和习俗差异显著,却都有着同类编织制品存在。

材料和用途各有差异,但在成品外观与手法细节上极为统一,甚至可以说就是一模一样。

他将其形容为“通天塔”。

就像那座直通天际的高塔崩塌后,每个碎片化的聚落都分得了一砖半瓦,随着长时间的割裂逐渐忘记了它的来源和含义,然而那块异常华美的砖石仍牢牢镶嵌在新建筑的地基上,无法去除。

之后关于此事的记录便不了了之,原因是在文盲率无限接近百分之一百的地方,不存在能追溯三代以上的信息。

有些家庭甚至往上追三代都不是原住民,是随领主搬来的移民,也不知从哪学会的,只觉得确实美观,于是当做一门手艺和某种庇护象征保留下来。

个人能力限制了好奇心发挥,记叙者很快就半途而废,徒留两位没看到后续的修士抓耳挠腮。

可惜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克拉夫特异态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