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秦仁杰」

第668章 遇难遗体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668章 遇难遗体(1/2)

秦仁杰找到曙光修理厂,经过调查取证,确认陆俊说的是事实,爆炸案发生时他并不在现场。

秦仁杰分析:陆俊同传立衡相熟,如果他要采取报复是不可能露面去送炸弹,况且两人前一天为争客发生冲突,这就更不可能亲自露脸了。

陆俊虽然提供了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据,但并不能排除他的嫌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因为提供不了在场证据,陆俊的嫌疑反而更大。

于是,秦仁杰让助手杨颖调取了陆俊近期的通话记录及社会关系,尤其是通话记录,发现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近三个月来,陆俊除了同家人通话,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联系乘客的电话。

杨颖对陆俊深入调查发现,陆俊除了和傅立衡争客源发生矛盾外,口碑其实很不错。另外陆俊不懂电工知识,他身边也找不出有能力制造定时炸弹的人。

通过对陆俊的外查内调,确定他没有作案嫌疑,秦仁杰于是将重点排查对象转移到大巴车上的十八人身上。

那晚乘座大巴车的十八名乘客,除了售票员苏丽珍外,基本上都是青州市内做生意的商人,他们乘座大巴车去省城长安进货,家属都很清楚。

爆炸案发生后不久,认尸过程进展很顺利,十五尸体很快被家属认领,遇难者名单也很快确定了下来。

对十五名遇难者的排查,范围并不算很大,秦仁杰命刑侦员对遇难者逐一展开调查时,幸存下来的售票员苏丽珍度过危险期后,向秦仁杰讲述了一个细节。

苏丽珍说:“爆炸发生前,有一个系白围巾的年轻人,提了一个编织袋上车,放在前排的一个座位下面就说去上厕所。那个年轻人刚下车不久爆炸就发生了。”

经苏丽珍确定,编织袋所放的位置正是爆炸案的中心炸点,而那个系白围巾的年轻人就是送炸弹上大巴车的犯罪嫌疑人。

得到这条线索后,秦仁杰要求专案组刑侦员,马上对爆炸发生区域进行重点调查,把那个系白围巾的年轻人找出来。

犯罪嫌疑人系白围巾特征明显,而且案发当晚天气又那么冷,爆炸发生后如果他在附近观察爆炸效果,那么他不可能在大街上逗留。

于是,秦仁杰让刑侦员重点调查案发现场周边的旅馆,网吧和酒店。就在刑侦员深入爆炸案附近的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侦探秦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