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两种画风(3/5)
如果换个终日服散纵酒又没甚本事的士族子弟,可能已经慌了,甚至弃城而逃也不无可能。
他俩制定的战术,其实就是缩微版的陶侃的战术,也是吴人一贯以来的战术,毕竟北人骑马、南人乘舟嘛。
而在真正的北地,当然也有同样的战术:草原骑兵不断后撤,拉长你的补给线,再绕后奔袭,掐断粮道、截杀信使,动摇全军。
这就是人类。他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智慧、工具乃至周边的山川地理,并长期总结,形成自己的打法——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文明水平。
南郡豪族帮助陶侃,襄阳豪族就是另一种画风了。
蒯氏投降了,那么怎能没有蔡氏呢?这不合理啊。
蔡氏确实投降了,不过没人在乎他们,大猫小猫两三只而已。
蔡家遭受重创,那得从王如说起了。
当初王如率军祸乱襄阳,就曾经攻上“蔡洲”。
所谓蔡洲,就是沔水中的一个沙洲,或者说岛屿位于岘山东南十里。
因为汉末蔡瑁降曹故蔡家混得很不错,虽然家势在魏晋有逐渐走低的趋势。
但因为祖上的余荫,整个蔡洲岛都是他们的,蔡家在岛上起了豪宅,开辟田地,据说鼎盛时光婢妾就有数百个。
不过王如之乱时,蔡洲这个“休闲疗养”胜地被一锅端。岛和房子还在,人却没了……
王如之乱被平定后,蔡家支脉族人从外地返回,先发誓蔡家永不与姓王的结婚,然后开始争抢主脉被屠戮一空后留下的遗产。但没用了,仆婢没了、粮食没了、历代积累的财富没了,一切只能从头做起。
可惜时代没有给他们机会。
因为蔡洲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今岛上来了不少兵卒,试图阻止吴人水师北上。
这不是杞人忧天。
沔水下游确实有比较窄的河段,但襄阳以东这一片却非常宽阔。
曹操下荆州时,蔡瑁在此编练水军——说实话,汉江能练个鸡儿水军,曹孟德水师先天发育不良,即便没那场火也要败。
如今岛上来了许多步兵,甚至还有数百骑登岛,宿于郊野,准备随时冲击登岛的晋国水陆兵马。
步兵以千余府兵为主,外加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