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人口(4/4)
的。
这里面的水可深了。邵勋甚至怀疑,有些本来就只有一两千、两三千人的部落,在死掉一半丁壮后,还敢不敢回去?如果有中原的牧场给他们,愿不愿意迁徙过来?
可能有人不愿意,但肯定也有愿意的,特别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
邵勋很快放过了折掘氏,又看向其他部落酋帅。
几人即便不会汉话,听人翻译后也慢慢明白了,一时间神色各异。
片刻之后,回答与折掘木闾头类似,表示要回去问问。
邵勋也不逼迫,只笑了笑,吩咐亲兵取来几车财货,分发给众酋帅们,这是给他们私人的奖励。
除此之外,依照出兵人数、作战频率、伤亡数字不同,会授予他们勋官——没什么太大的意义,连俸禄都没有,但毕竟有官服、印信和依仗,仪式感满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地位,勋官也是官嘛。
当然,也不是一点实惠没有。
邵勋还给了他们一些名额,比如自家适龄子侄入洛阳太学、汴梁国子学读书,将其列入胡姓(虏姓)门第等等,都是现实的好处,且对一个家族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邵勋的目的不是要消灭他们,而是安抚加控制,最终慢慢收服、同化。
他知道这些酋帅们不会完全满意,但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他征发豪族部曲、庄客上阵打仗,人家满意吗?
他搜刮士族钱粮,还度他们的田,人家满意吗?
为何历朝历代开国初期修宫殿、道路都成本极低,而后期要攒好多年钱才能修一座宫殿呢?因为开国初期的人基本都是从乱世走过来的,他们深知乱世的可怕、杀戮的残酷以及生存的不易,所以更能忍、更能吃苦、更能卖命。
不满意就造反,咱们接着打便是!开国皇帝就这德性,邵勋也不是什么好人,你自己掂量掂量即可。
送走一众酋帅之后,三月初三,邵勋又在蔡洲岛上检阅第二批返回的部队。
他们比较特殊,年岁也不大,基本都是来自洛南的府兵、部曲子弟。
邵勋对这件事比较重视,因为处理好了,对人口日渐增多的府兵家庭有现实意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