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40章 那就只讲利益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440章 那就只讲利益(4/6)

:“两江士绅刁钻,非孙相铁腕不能压制。”

“哦,你怎么看士绅?”承辉帝来了兴致,要给儿子上课。

李亨这次没着急回答,而是想了好一会才道:“官员治理地方,离不开士绅的助力。士绅是地头蛇,官员都是流官,短短三年任期下来,能力差又懒政的官员,也许情况都没摸清楚,就已经调走了。两江富庶,以前两江的地方官,吏部那边空缺抢手的很,如今不如以前了。”

承辉帝听了哈哈大笑,拍了几下腿才止住笑道:“这便是朕用孙相坐镇两江的根源所在。朕赐之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孙相杀人,自然不会手软。别的地方,还能强调一下客观困难,唯独两江,天下首富之地,没资格跟朝廷讨价还价。贾琏曾言,有本事,那些士绅造反就是。”

李亨听了冷笑道:“士绅哪有胆子造反?舒舒服服的日子过着,胆子早没了。地方官手握权柄,地方士绅不配合又如何,可惜,不是每个官员都是张相和孙相。对上公事,不留情面。朝廷对士绅已经足够优待,他们还不自足,就不该怪朝廷的刀子落下时身上疼!”

再次感受到李亨是个有决断的性格,承辉帝有点迷茫了,当初看好李元,花大力气培养,确实有点忽视李亨了。

现在看看,李元的耳根太软了,主见不足,又不能放下身段,到基层去了解情况。相反,李亨搞报纸开始,就一直离不开基层。对基层的情况,比李元有更清晰的认知。

说起来,李元去了顺天府之后,也有所长进,但比起李亨,还是有所不如。

不知不觉之间,承辉帝心里的天平出现了倾斜,只是他自己还没有察觉,反而对李亨有点愧疚。

人,还是要放在一起比,才能体现出差距的。

可见,在培养皇子的时候,开始要直接把人放在基层,做亲民官。像李元那样,一开始就在六部,长期在高层待着,注定无法与基层共情。时间长了,自然会闹出何不食肉糜之类的笑话。

承辉帝一番自省,多少有点后悔,不过还来得及,李元如今就是如此,刚才的事情,他知道亲自去查验了。

可惜了,这孩子还是太死板了,就不知道直接要内阁转送的报告看看,贾琏在上面说的清清楚楚的。

李元了解问题的方式很直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红楼:我是贾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