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显摆!!!(7/8)
说是农贸,不仅卖萝卜青菜,也有卖衣服的,但最著名的还是西单。
西单这边的衣服比较洋气,领导着燕京的时尚潮流。
今年在路口的东北角把角,开了第一家肯德基,天天爆满。
这肯德基是外企,服务员个顶个都是长得挺漂亮的燕京大妞。
那服务态度也是充满了燕京外企特色,两句话能噎死你,
“您别叫唤了,我知道您饿了,可我不得挨个上吗?
您去食堂吃饭不也得排队吗?
我这忙一中午了,也没吃饭呢,也饿着呢,我找谁去啊?
您看我叫唤了吗?怎么着?您有意见啊?”
服务员把桌上的小本递给你,“这有意见本,您哪不满意您都写上!别憋着!”,
你这刚奋笔疾书吭哧吭哧写好意见,她拿过来刺啦一声给扯下去,
兜里一装走人了,你再怎么叫唤,人家也不搭理你了,该等着还是得等着。
再往北路边是特别特鞋城,是闫解成师弟马伟都的朋友李成儒开的。
这关系绕的!
再往北拐进去就是劝业场,里面有几百个个体摊位卖服装和小吃。
如今的燕京人,你说你没在劝业场逛过摊儿,那您一定是郊区的或者不知道打哪漂过来的外地人,不是咱城里人。
这里练摊的大多是燕京本地人。
这年头城市里,户口、粮票和副食本限制了人口的流动,燕京城的外地人很少。
所以很多燕京人做着各种练摊儿的生意,的确有人因此赚了不少钱。
但等几年后外地人来了,燕京人就很少再做小商小贩的生意了。
没辙,在这个领域里,俺们老燕京人也着实干不过外地人。
如今的老百姓家里自行车、机械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成为象征。
私家车尚不流行,父亲的自行车上才是幸福感的载体。
像许大茂那样买辆几十万的车,那简直是爆炸性的新闻。
武侠小说、可乐饮料、喇叭裤、牛仔裤开始流行,时尚在变革。
这一时期,燕京的变化如潮水般涌动。
城市的面貌在不断地改变,这年头已经有人开始使用电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