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集 敬业反武(7/11)
不许其参与政务,徐敬业便即大怒。
又逢己弟盩厔令徐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事获罪。李敬猷被免官,唐之奇被降为栝苍令,骆宾王降为临海丞,杜求仁降职黟县令。
李敬业受其弟牵连,亦被降职为柳州司马。同时更有盩厔尉魏思温,亦遭罢黜。
于是六人怀愤,皆都聚会于扬州,便以助庐陵王李显恢复帝位为由,密谋起兵反武。
六人议罢,乃公推徐敬业为帅,魏思温充当谋主,就此起事。
魏思温先寄书好友兼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使其向武则天奏请出使江都。薛仲璋心领神会,上书请求出使扬州,武则天正令御史到各地监察官员风纪,当即准奏。
薛仲璋到至江都,徐敬业便使人前往刺史府密告,说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薛仲璋乘机捕杀陈敬之,然后徐敬业乘驿车到达,称说是新任扬州司马到任。
薛仲璋率阖府官员迎接,因此无人怀疑。
徐敬业上任之后,谎称自己奉太后密诏,因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命募军讨伐。
于是令从狱中放出囚犯,征以为兵,又开仓库,命扬州士曹参军李宗臣到铸钱工场,驱赶囚徒、工匠数百,发给盔甲器械。
徐敬业遂集徒众,先将陈敬之斩于狱中;录事参军孙处行抗拒,也被斩首示众,扬州官吏再无敢于反抗者。
于是便得扬州长史玺印,征发举州兵马,旬日之间,便得十万之众。
徐敬业大喜,使用中宗年号嗣圣元年,就此起事,史称扬州兵变。
乃公开打出反武复李旗号,设置匡复府、英公府及扬州大都督府,自称匡复府上将,兼领扬州大都督。又置百官,任命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
李唐宗室及高宗旧臣闻之,无不为之振奋。
徐敬业遂命骆宾王主笔,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悬贴诸州。于是江淮诸道各州响应,声势大震。
薛仲璋进言道:扬州无险可守,非久居之地。某观金陵有王气出现,且有大江天险,将军不如渡江南下,攻取常、润二州,先定霸王之业。然后北图中原,则进无不利,退有所归,是为长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