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第四十七集 裴炎之叛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四十七集 裴炎之叛(1/11)

天兵一到,瓦角冰销。

便在叛军节节败退,欲逃往海上却被大风所阻之际,部将王那相率部叛反,斩其逆首徐敬业、徐敬猷、骆宾王,向唐军投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等均遭擒获,俱被斩首。

李孝逸进据扬州,至此扬、润、楚三州全部平定。

当薛仲璋助徐敬业在扬州起事之时,中书令裴炎因薛仲璋乃是自己外甥,欲示此事与己无干,故意示以闲暇,在朝中从不奏议诛讨之事。

太后曾向裴炎问平叛之计,裴炎奏道:皇帝年长,不得亲理政事,故徐敬业等一班竖子得以为辞。若太后返政天子陛下,扬州叛贼则不讨自平矣。

武则天闻而不悦。

又因徐敬业以恢复庐陵王帝位为号,武承嗣便建议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绝宗室之望。

武则天就此询问诸位宰相意见,刘祎之、韦思谦一言不发,裴炎极力表示反对。其后未久,裴炎欲趁武则天出游龙门时,以武力劫持,逼其还政给睿宗。

但因连日大雨,太后取消出游计划,谋划未能成功。

监察御史崔詧风闻此事,但无以为证,遂上书进言:裴炎受顾托之重,已经大权在握。其若无异图,何故欲请太后归政?

太后览奏,深以为然,遂命左肃政大夫骞味道、侍御史鱼承晔收捕裴炎下狱,详为鞫审,不避刑杖。裴炎虽然被收受刑,依旧辞气不屈。

有人奉劝裴炎:事已至此,公何不逊辞相位请求致仕,以求免难?

裴炎昂然答道:宰相若被下狱,安有得以保全之理!我宁为国尽忠,辞不可屈也。

时有凤阁舍人李景谌,以京师流传谶语为证,力言裴炎必与其外甥通谋造反。

故右相刘祥道之子刘景先不以为然,与凤阁侍郎胡元范皆都上书保奏:裴炎系社稷元臣,有功于国,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敢以身家性命,证明其不曾参与谋反。

太后答道:裴炎谋反有端,顾卿等不知耳。

刘景先:若仅以空穴来风便证实裴炎为反,则臣等亦都参与谋反也。

太后道:朕知裴炎是真反,亦知卿等不会造反。

当时满朝文武,保证裴炎不曾参与谋反者甚众,然而太后皆不肯听。其后未久,复又否认自己前日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华夏真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