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与拱扬锵痛饮(3/4)
这个话茬,让拱扬锵来了兴致。
举起酒坛喝了一大口,抬手擦了擦嘴角,拱扬锵嘿嘿一笑道:“若是想不到今后日子如何,也就不会下山了。”
抓起黄品刚才递过来的晃了晃,拱扬锵道:“连这个都咬着费劲了。
往远处走的事,就让族里的人去做吧。
不过在近处折腾些还是可以的。”
低头从一个盘子里挑出一块肉桂,拱扬锵两眼放光道:“不敢与将军说假话。
我会说得并非只是秦话。
楚话、齐话皆可,乃至赵话与燕话也能说些。
而缘由便是这桂树之物。”
瞄了一眼黄品,拱扬锵故意露出怀念过往的样子,轻声继续道:“能翻山而来的商队并不多。
尤其是秦地过来的,受不得这里的潮热,每次停留的工夫并不长。
为了能换更多的东西,自然要拼命地学商队的话。
现在想想,也多亏了那个时候下了力气去学。
不然可没法跟将军坐在一起如此痛饮。”
“都说人老奸马老滑,这话真是一点都没错。
在山上时,因何学的秦话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用满是揶揄的目光横了一眼拱扬锵,黄品微微一笑道:“想要售卖玉桂就直说。
只要你遵守大秦的律法,便没什么可顾虑的。”
先前因在咸阳时对商业上的交作业不合格。
以及发现岭南有三处海市,并且众多征调过来的小商小贩操持起旧业。
让黄品明白他对古人在商业上的做法还是理解的肤浅了。
其实没人不知道商人的重要性以及管理不当而产生的破坏性。
一直采取的策略都是内紧外松。
对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地区,商业上管理的极为严格。
而对外邦,或者是九原与岭南这样的军事区,在商业上的管理极为宽松。
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以利诱之。
待方方面面的管理到位后,民众也熟知了大秦的律法,便开始收紧政策。
先前对瓯人了解的不多,以及目光都放在了海市上,黄品忽略了陆路上的行商。
而拱扬锵的小心思,彻底给黄品打开了另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