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敢于说话的真朋友(3/6)
人合不合口味,赞不赞成,就不重要了。
我们不必为了迎合别人的口味,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必为了迎合他人的想法,而说着违心的话。
做人,做最真实的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活得开心,笑得坦荡,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傅亦瑶,她知道自己的问题,也看得到身边人的缺点。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她会放大对方的优点,在不影响两个人相处的前提下,缩小对方的缺点,也会在对方的缺点影响到他自己的时候,明确的指出问题所在。
真朋友,会说实话,会指出你的缺点。
作家郑渊洁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纵他的缺点。”
人性的弱点是,喜欢听好听的话,但那些奉承恭维的话,很多都是温柔的陷阱,只会让人固步自封,越陷越深。
唐昭宗时,军阀朱温的势力越来越盛,渐渐地把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了。
为了给进一步篡位做准备,朱温逼迫着昭宗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唐朝旧臣们,看着皇帝如此受气,都怀着一腔悲愤,只是敢怒不敢言。
唯有礼部尚书苏循,为了一己私利,不知廉耻地巴结着朱温。
到了唐少宗时,朱温气焰更盛,他要挟皇帝给他加“九赐”,朝臣中有一些人提出非议。
苏循却公开宣称:“梁王(朱温)功业伟大,天命有所归属,皇上应该让位给梁王。”
大家都惧怕朱温的残暴,无人敢于抗衡,于是次年,朱温就逼着少帝“禅位”于他。
这时,苏循等几个人,又百般吹捧朱温的“功德”,称朱温的篡位是“顺天应人”之举。
朱温本想让苏循当宰相,但是却遭到了很多反对,说苏循是“卖国求荣”,“卖主取利”之人。
最后,朱温就作罢了,苏循出卖自己的最终结果是一事无成。
而朱温也是开国皇帝中名声最差、最臭的一个,最后的结局是被自己的亲儿子杀死。
当一个人被无限地吹捧恭维时,内心就会有飘飘然和忘乎所以的感觉了。
这时往往就会把持不住自己,不由自主地犯下错误。
人呐,等到经历很多挫折失败后,才真正懂得,那些心怀不轨,虚情假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