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第 646章 前赵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 646章 前赵2(1/8)

太康十年(289年),西晋改五部帅为五部都尉,刘渊任北部都尉12

。杨骏辅政期间,又以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正式承认了刘渊在匈奴五部中的领导地位。元康(291年-299年)末年,由于受到叛逃出塞部民的牵连,他被免官。就在此时,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奏请刘渊为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使其脱离五部,在邺城任官。23

刘渊被免官和仕宦于邺城,是西晋政权出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歧视的心理,企图限制刘渊势力的发展、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这一措施引起了长期以来受到中原封建王朝的排斥打击的匈奴上层贵族的不满。当时正值“八王之乱”时期,晋室诸王互相攻杀,“寇贼蜂起”,对各族的控制力大为削弱。原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刘渊从祖)遂召集匈奴五部上层贵族,对他们说:“过去我们的祖先与汉朝约为兄弟,同甘共苦。自汉亡以来,魏晋更替,我们的单于却徒有虚号,而没有国土可言;至于诸王侯,地位降同编户。如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正是我们振兴国家、恢复先祖大业的大好时机。左贤王刘渊才能和气宇超众拔群。上天如果不是想要光大尊崇单于,绝不会白白地降生此人。”于是众人密谋,共推刘渊为大单于;又派呼延攸到邺城,将众人之谋告知刘渊。刘渊遂向司马颖假称要回部落参加葬礼。司马颖不允。刘渊无奈,只好让呼延攸先返回,告诉刘宣等人纠集五部,再招聚宜阳附近的诸胡族,表面上声称助司马颖讨逆,实则为以后起兵做准备。

12

刘渊既然一时不能回部落,只好暂时依附于司马颖。当时司马颖废太子司马覃而自兼皇太弟,又任丞相,在邺城形成与拥戴惠帝的东海王司马越对峙的政治中心。刘渊在表面上的恭顺,使他赢得了司马颖的信任,任命他为“太弟屯骑校尉”。永兴元年(304年),司马越率洛阳禁军讨司马颖,司马颖又任命刘渊为辅国将军、督北城守事。司马越与司马颖战于荡阴,司马越大败,司马颖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刘渊也因此迁任冠军将军,封卢奴伯。

12

司马颖虽取得胜利,但地位并不巩固。司马越系统的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安北将军王浚正发兵讨伐自己。面对强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