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第 650章 前赵7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 650章 前赵7(6/8)

及文武百官,汉赵政权灭亡。

立国背景

匈奴五部,质留中原

刘豹、刘渊父子为南匈奴单于的后裔。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七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朝贺,被扣留在邺城,魏王曹操借机将南匈奴分为五部,选汉人为司马加以监督,刘豹为左部帅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1][2]

刘渊生于嘉平时期(249年—253年),他于魏元帝咸熙年间(264年―265年)住在洛阳作人质,受到晋王司马昭厚待。到了西晋泰始年间之后,并州人王浑多次向晋武帝推荐渊,西晋武帝准备让他也参与平吴事宜,遭孔恂劝谏而作罢。279年,刘豹病故,刘渊代父为左部帅。太康十年(289年),西晋武帝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3][4]

八王内讧,密谋叛晋

西晋有意削弱刘渊与部落的关系,后二迁为离石将兵都尉,刘渊则利用此职位的权限暗中扩展势力。西晋惠帝即位后初期由杨骏辅政,杨骏为拉拢刘渊,刚执政就封他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卿侯,给予统率匈奴五部军事的大权。[5]十年后西晋爆发内战,李特一家也率领益州的流民起义,西晋土崩瓦解。在并州的匈奴五部也酝酿着反抗西晋。永兴元年(304年)三月,成都王、河间王联军讨伐齐王司马冏,攻占洛阳。不久,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攻邺,荡阴之战司马颖击败司马越,进而将晋惠帝留在邺。这时成都王司马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极力拉拢刘渊,表其为“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加强刘渊在匈奴五部中的地位,并命刘渊居邺城,以便控制。原北部都尉、右贤王刘宣与各部贵族商议共推刘渊为大单于,遣其党呼延攸到邺与刘渊联络。[6]刘渊借口回部会葬,成都王不允,于是遣呼延攸回归,告知刘宣等召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为反晋作准备。[7][8][9]

托名援邺,离石起兵

304年八月,东海王派系的司马腾、王浚率段部鲜卑、乌桓势力发兵进攻邺城。在邺带兵的左贤王刘渊见机再次请求返回左国城,愿以调发匈奴五部援助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迫于形势之危急,采纳其建议而准其西还,并拜渊为北单于。[10]

刘渊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