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拉家常(3/4)
文章之后,虽然没有赢得满堂喝彩,但也算是有些亮点。
但在第二个考题上,李明的表现就明显有些拉胯了。不但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表现非常稚嫩,而且创作的那个要求描述当下中国城市邻里关系的短剧剧本,看起来也非常生硬和空洞!
可是话说回来,这事真怪李明嘛?!不能,完全不能!
因为,经历过信息爆炸洗礼的李明,在创作剧本时,不但要处理剧本创作遇到的各种困难,还要完全剔除上一世那完全和当下不同的社会底层运行逻辑的干扰。
打个比方,当李明准备借鉴《小欢喜》中的人物框架,描写一对离异夫妻时,肯定不能采用沙溢和小桃红那种“欢喜冤家”的处理方式,毕竟2002年的中国人,对离婚这事,可远远没有未来社会那么“宽容”!
“嗯!你可以回去等消息了。”虽然和上次说的内容完全一样,但是从话中蕴含的意味,却是天差地别。反正李明在走出教室后,就对自己能不能被录取的期望值,做了大幅的下调。
五月初,在深圳这座城市被热浪反复折磨的同时,李明也终于看到了终试通过的消息。
然后,还不等最近正好有事在忙的李大军有所表示,同样收到消息的高中学校校长就率先做出了反应。整整一千块的大红包,在无数照相机的见证下被交到了李明手上。
而这,还只是李明通过艺考的奖励,如果后面确定李明被北电录取,那将会有一个更大的红包出现在李明面前。
至于李明所在的高中校长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原因说来也很简单——实在是李明所在的这所民办高中,太需要李明考入北电这种正面事迹来宣传了。
“李明你真的要去北电当导演了?!”
刚刚重生的时候,李明出于被别人看出自己“重生”的担忧,一直在尽量减少与其他人的交往。
及至后来,虽然担忧的警报解除,但因为忙着提高成绩,所以李明在学校的朋友其实很少。
红毛刘鹏毅,算是仅有的几个好友之一。
“不然呢?!难道真跟你去混社会?!”
2002年,香港电影虽然已经开始没落,但香港黑帮电影的余威还没消散,刘鹏毅就是被其荼毒的受害者之一。高中还没毕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