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3)
“……我们上海县这里,正在筹备第二座桥梁,而且还是铁路大桥。
之所以要在这里兴建,就是因为能够吃透所有的桥梁技术,为日后在其他地方,兴建更多更好的大桥,做更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储备。
长江虽然宽广,可是只要我们有心,就一定可以想出办法修建起来。”
常二郎从容而又信心十足的回答道,现如今,上海县这里的第二座桥梁的勘测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就是准备要在这里再修上一条铁路桥。
准备直接修抵那位于青山中前所所在的上海青山大港,毕竟现如今,仅仅凭着一号桥,已经感觉有些拥挤了,而且速度实在是快不起来。
要知道,从上海青山大港,抵达这上海县,足足有一百五六十里的路途。
哪怕现如今全程铺设了水泥官道,可是依靠马车,光是走上一趟,仍旧需要两天的时间。
而如果使用上了蒸汽火车来运输的话,不但能够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就凭着蒸汽火车那每个时辰七八十里的速度。
一天的时间,都足够它跑上两三个来回,而且一次就能够拉数十万斤的货物。
一百辆马车拉的怕都还没有它一趟拉的多。蒸汽机车的技术正在飞快的成熟,也的确到了该拿出来露头,让天下人都开始逐渐了解和接受这种钢铁巨兽的时候了。
所以常二郎准备修建一条从上海县,直达那青山大港的铁路。那就必须要再兴修一座桥梁。
只不过,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这个时代的技术问题,所以常二郎不敢直接搞跨越式发展,而是决定先修建一座单纯的铁路桥。
正好与那一号大桥并列,如此一来,公路上往来的百姓商贾们,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接受这种只需要水和煤就能够载数十万斤货物的钢铁巨物。
只有当大家都习惯了它,接受了它之后,才好将铁路以上海县为中转站,向周边扩张。
说不定等过两年,更快,载货量更大的蒸汽机车问世,等到兴建了从上海直抵京师的蒸汽机车后,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在这上海与京师之间,跑上一个来回。
每一趟,可载千人,又或者是数十万斤货物,光是所节约的物流时间、物流成本,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大明帝国的经济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