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曹豹书信 引起波澜(1/4)
徐州城中,自陶谦派遣曹豹领兵出征后,城中局势暗流涌动。陶谦的两位公子,陶商与陶应,在是否援助王朗一事上,分歧愈发明显。即便曹豹已然踏上征程,陶应仍固执己见,坚持认为此时出兵,无疑是白白消耗徐州的财力物力。他主张暂且按兵不动,待王朗与山越拼得两败俱伤之际,徐州再出兵介入,届时坐收渔翁之利,此乃上上之策。
陶应身为次子,以往虽与大哥陶商暗自较劲,却从未如此针锋相对。可如今,因陈登父子对他的支持,他在徐州部分世家之中获得了声援,便有了足够的底气与陶商抗衡。
反观陶商,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沉稳,不骄不躁。在他看来,父亲既然已经决定出兵,自己的意图已然达成。至于弟弟陶应的反对,不过是小孩子的胡闹罢了,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陶谦已然年迈,面对两个儿子的争执,时常要居中调停。在他心中,对于徐州未来的继承人早有思量。长子陶商,性格温文尔雅,举止如玉,若生于太平盛世,作为一方郡守治理地方,必定绰绰有余。然而,当下乃是乱世,陶商的弱点便暴露无遗。他缺乏战略眼光,遇事瞻前顾后,不敢轻易做出决断,这在乱世之中,实在难以带领徐州应对各方挑战。
而次子陶应,为人豪迈,颇具气魄。但倘若真要将徐州的未来和自己的身后之事托付于他,陶谦又有些顾虑。毕竟,陶应虽有豪情壮志,却在行事上稍显莽撞,能否驾驭徐州这复杂的局势,着实令陶谦难以抉择。
徐州的世家大族,此前一直未将筹码押在陶应身上。在他们眼中,陶应虽有豪情,却行事莽撞,难成大器,远不如行事稳重的陶商更值得倚重。陶谦虽对陶应的气魄颇为欣赏,可起初也并未太过在意。在陶谦的心中,一直有着自己的盘算,他期望陶商、陶应兄弟二人能够携手共进、相辅相成。陶商性格沉稳,主管大局自然是合适不过;而陶应在关键时刻敢想敢为,能在紧急关头做出大胆决策,兄弟二人刚好可以弥补彼此性格上的差距,共同撑起徐州的一片天。然而,随着陈登父子对陶应的支持,徐州部分世家风向转变,兄弟俩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这让陶谦始料未及,原本的如意算盘似乎也面临着变数。
陶谦看着陶应越发显露出挑战兄长地位的架势,心中满是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