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与朱笔:清宫秘录」

第262章 晴岚的决断:改革不停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62章 晴岚的决断:改革不停步(1/4)

夜幕降临,紫禁城内灯火通明,但晴岚的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她坐在书桌前,手中捧着一封来自外邦使者的信函,思绪万千。这位使者声称代表了一个遥远国度,希望与大清帝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晴岚深知这可能是解决当前内外交困局面的一个契机,但她必须谨慎行事,以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正当晴岚沉思之时,侍女轻轻推开房门,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并低声禀报:“娘娘,御医来过了,说皇上今晚可能需要休息。”晴岚微微点头,心中对乾隆的身体状况感到一丝担忧。自从得知他身患隐疾以来,晴岚就更加重视他的健康问题,同时也意识到改革不能停歇。她明白,若要推动真正的变革,就必须兼顾乾隆的意愿和国家的实际需求,找到一条既能维护皇帝尊严又能促进社会进步的道路。

改革的继续

次日清晨,晴岚早早地来到了乾清宫,准备与几位核心大臣商讨下一步计划。尽管乾隆身体渐趋康复,但他对于改革的态度仍然保守。晴岚明白,要实现长远目标,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满足乾隆期望又能推动进步的方法。她决定从教育体系入手,这是培养未来栋梁之才的关键一步。

会议开始后,晴岚首先提出了加强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性。“臣妾以为,欲强国必先强民智。”她说道,“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新型学堂,培养更多具有现代知识技能的人才。”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在场官员们的热烈讨论。一些保守派官员表示怀疑,认为这样的改变过于激进,担心会动摇传统根基。

面对质疑声,晴岚从容不迫地解释道:“这些学堂不仅限于传授传统经史子集,还将开设自然科学、工程技艺等课程,为将来国家建设储备力量。”她还特别强调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认为只有当所有国民都能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为了说服众人,晴岚列举了许多历史上因重视教育而国力强盛的例子,如唐朝的繁荣昌盛与宋代的文化辉煌,证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乾隆的支持

乾隆虽然起初对某些激进措施持保留态度,但在听取了晴岚详细说明后,逐渐被说服。“爱妃所言极是。”他赞赏地说,“朕愿意给予支持,不过具体实施还需稳妥推进。”听到这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龙袍与朱笔:清宫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