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闯荡西域(1/3)
春节期间的东京城依旧热闹纷呈,东南诸国的使者们最是整齐,在金国被消灭后,东南诸国都紧张不已,生怕中原皇帝的目光突然投向了南方。
随着朝廷在西域、高丽两个方向同时用兵,东南诸国的国王们都松了一口气,拼命派了使者、携带各种珍稀礼物前来庆贺,就是想要探一探朝廷的口风。
王伦从来都没有忘记东南,只是万事做来都要理清个轻重先后,灭金、灭西夏、安抚漠南漠北,目的是要消除始终压在华夏北方的隐患,攻打西域和日本,也是为了分流北方潜在的军事力量。
所以眼下王伦关注的重点,仍旧放在北方,岳飞诸将已经在西域初步站稳了脚跟,王伦便打算向西域增派一些人手。
他找的第一个人物,是温州永嘉人、赵佶政和二年的进士薛弼。
薛弼先后历任怀州刑曹、杭州教授,王伦围困东京城时,他刚被调回京师任左藏东库监,也就是主管国库的官员,也是当时在京官员中少有的支持李纲的人。
随着赵佶父子光速滑跪,薛弼大为失望,干脆弃官逃走,回到家乡隐居。但随着李纲被重用,薛弼又被推荐,被王伦强行征辟,前往淮北协助邹润提举盐事,兼充漕运使。
王伦打算重设北庭、安西两大都护府,目前汉军的重心都在北庭故地,尚未完全稳定,对于第一任都护的人选,王伦还在考虑,但主管民事的副都护人选,也要挑出来,王伦便点了薛弼的名。
因为王伦需要一个能够维护西域道路、为官公正、协调诸方势力的人才,四十多岁的薛弼年富力强,最为合适。
薛弼被王伦召回京师、与皇帝交谈之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哥们儿我发达了,而是觉得淮北行省是不是有什么说法?淮北布政使秦桧刚刚被抽调坐镇朝鲜,我这个管盐务、漕运的淮北官员,也一下子升官调去西域做名义上的二把手、实际上的老大了?
王伦为什么觉得薛弼合适呢,不是因为他突然想起这位在历史上就是岳飞的心腹幕僚文官,而是薛弼这个人的确有才能,能统筹、善规划,做事井井有条,办事妥当,关键是很能打理各方关系。
比如薛弼在淮北时,与秦桧的关系就非常好,秦桧在任期间曾经两次在给王伦上呈的年度工作总结里夸奖薛弼,要知道这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