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去远方」

第568章 想不到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568章 想不到(2/10)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你就别谦虚了。”贺敬之夸了一句,又问:“我听说新长篇已经写完了?”

“是。不过这部小说是全英文写作,可能要在美国那边先出版,国内要晚一点。”

贺敬之脸上露出赞赏之色,“了不起!为我们中国文学界争光了!”

他本人的立场是z派,但不妨碍他对林朝阳能在海外为中国文学扬名的欣赏。

寒暄几句,各人落座,座谈会正式开始。

这些年来林朝阳参加了不知道多少次这种座谈会,今天的座谈会除了规格高一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并无特别之处。

要非说特别的地方,大概要算大家的正面评价和赞誉了。

大概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今天参会的众人对这部作品的评价高的出奇。

贺敬之这位还在位的高官出席,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对这部作品的肯定。

次日,《舌尖上的中国》座谈会的消息登上了《人民日报》。

在文章的最后,撰文记者这样写道: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文学作品。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作品所展示的厚重感和独特性令人动容。

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它并不是一味空洞的宣扬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这种深入灵魂的共鸣,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能够畅销海外最重要的原因……”

《舌尖上的中国》在美国的广受欢迎,让它在中国收获了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关注,官方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就是证明。

同时,读者也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支持这部作品。

大年初六,2月10日。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带我去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