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一时美谈(4/9)
了燕京,这才几年的功夫,竟然折腾出这么大的事业来,真是叫人刮目相看。
“林叔,你当初要是再多买两处房子就好了!”陶玉成说。
林二春哈哈笑道:“哪有那么容易啊!本来这燕京城的私房就少,这几年老百姓也寻思明白了,以后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燕京是首都,寸土寸金的地方,指不定什么时候房子就值钱了,卖房的人可不像以前那么多了。”
“也是这么个理儿。”
燕京城从50年代就有拆迁一说,只不过当年的补偿可没多少,拆迁量又少,也没多少人在意。
前几年因着亚运会,倒是有不少居民被拆迁了,可那时候给的拆迁补偿也不多。
这回燕京西客站的建设,既是国家八五计划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为改善首都城市基础建设,为申办2000年奥运会创造条件,补偿可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燕京市不是要申办奥运会嘛,这几年要拆迁量肯定会越来越大,老百姓更不想卖房子了,说不定拆到自己家,得一笔赔偿款呢!”
林二春面带笑意,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他的话让家里人频频点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心中也对他的未雨绸缪感到佩服。
买房子这事林二春干了五六年了,早前大家谁都没在意,只当他赁房子就是当个房虫儿。
可眼看着他雇起了员工、开起了门面、注册了公司,直到现在,连买的房子也被拆迁,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家里人的惊讶也跟着越来越大。
不仅是赵丽自己,其实在大家眼中的林二春也有种“大鹏一日同风起”的感觉。
这一大家子人里,别说是陶玉书了,就是杜峰、陶玉墨经商的成绩也都不差。
但他们这些年轻人所取得的成绩,却远没有林二春的成功带给家里人的震撼强烈。
陶玉成觉得造成这种感觉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强烈的反差感。
以前大家都以为林二春一个农民出身,儿子有出息了,进城无非是养老享清福嘛。
谁料到他人老心不老,年近六旬开始下海,竟然将生意经营的有声有色。
尤其是大家想到,以后燕京每年要拆迁的地方越来越多,林二春手中握着的那些房产恐怕也会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