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艺术!(7/10)
水木大学进行交流。
午餐就在政大校内解决,吃饭时,林海音笑容可掬的递给林朝阳两张报纸。
“你看!你上头条了。”
林海音递来的报纸是《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昨天林朝阳抵达湾岛,出现在机场的媒体有五六家,今天报纸上有他的新闻不稀奇。
稀奇的是,两家报纸不约而同的都将林朝阳的新闻放到了头条。
按理来说,林朝阳抵台访问这种新闻,距离头条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两家报纸既然这么做,自然有它们的道理。
受琼瑶的启发,两家报纸都将林朝阳和三毛的“友情”重点渲染了一番,再配合上林朝阳抵台,却缘悭一面……
那种无可奈何的宿命感,简直比电影画面呈现的还要强烈。
“这……”林朝阳看着报纸有些无奈。
林海音调侃道:“有何感想?”
“情况倒是差不多,不过是用了些春秋笔法。”
“都是为了吸引眼球嘛。”
闲谈一番,午饭过后继续行程。
在湾岛的头两天,林朝阳的行程都是到大学访问。
第三天,林朝阳才到纯文学出版社参观拜访,跟编辑们进行交流。
晚上,林海音又在家里特地为林朝阳举办了一场宴会,请了诸多文坛好友前来捧场。
林海音年事已高,连着三天时间为林朝阳当地陪,累的不轻,便委托白先勇和痖弦陪着林朝阳继续接下来几天的行程。
到第四天,活动是读者签售会,林朝阳所到之处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文学爱好者,人气爆棚,场面壮观。
这种恐怖的人气,令在场陪伴的白先勇和痖弦都感到震惊。
林朝阳所引发的这种轰动效应,若是放在七十年代,两人还可以理解,那毕竟是湾岛文学的的黄金年代,几乎所有学生都是文学爱好者。
但现在不一样了,湾岛文学的高峰期早已过去,那一代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也逐渐沉寂。
这样的情景放在九十年代,着实让人有种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
出于对这种奇特场景的好奇,两人还专门跟排队等待的读者聊了几句。
两人发现这些人确实都看过林朝阳的不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