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第463章 敲骨吸髓!好一个盐运司!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463章 敲骨吸髓!好一个盐运司!(2/3)

着实太过离谱了一些。

这不是在吸血吃肉,这是在敲骨吸髓啊!

辛辛苦苦地劳作一整天,任由身体被摧残,结果只能赚个十文钱,还不够缴纳那高昂的盐税!

有时还会安排去担徭役,一走就是生离死别,都不一定能够活着回来!

这样的处境,灶户怎么活?

李祺叹了口气,随后便径直转身离去。

老朱在建立大明之前、还在做吴王的时候,就于两淮设都转运盐使司,大明立国之后运司之制被迅速推广至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地,“都转运使掌鹾事,以听于户部”,其衙门内部层级分明。

这都转运盐使司,设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无定员,从六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从八品。

运司衙门品秩较高、编制众多,是因为负责生产、囤积食盐的运司成为明廷榷盐获利体制的核心机构,盐利可是大明财政的支柱之一,而盐务又复杂异常,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局面。

各地的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在品级上虽较三司稍低,但仍能与之分庭抗礼,形成了“四司”并立,各有专职的格局,运司的地位丝毫不在三司藩臬衙门之下。

立国初期,这盐运司官员,那可是是人人渴望的实权之位。

其一,国赋莫重于盐,朝廷极为重视运司官员的选任,“必择廉能练达”;其二,运司“去有司之纷扰”,盐务事权非常专一;其三,时人对运司官员仕途前景的估计也较为乐观。

朝廷在选拔运司官员之时,唯视贤能廉洁与否,不甚重品秩资序,“考最”“循良”“廉介”几乎成为官员得以出任运使等职位的固定标准,大明初年的运司也是贤臣、循吏辈出,风气一片大好。

这怎么就变成了眼前的模样呢?

李祺凝望着远处那些还在艰难煮盐的灶户盐丁,久久都没有动作。

蓝玉见状颇为诧异,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李祺也会有犹豫退缩、举棋不定的时候。

“公子,你这是在害怕了吗?”

“害怕?”李祺笑着看向蓝玉,“我会害怕什么?”

蓝玉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灶户盐丁。

“盐场利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