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第1270章 国与民俱贫,而官独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270章 国与民俱贫,而官独富(2/4)

麻子皇帝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最高达到1200斤,到了败家子手中,却下降到只有580斤,连一半都不到。

由此可见所谓的盛世,不过是皇帝和官绅的盛世,与百姓没有分毫关系。

如今大明人口才破亿,财政收入也破亿两,并且还是在轻徭薄赋,一再减免百姓赋税以及其他负担的基础上得到的。

与所谓的康乾盛世相比,如今已经是盛世中的盛世。

崇祯看了一眼云逍,神智一阵恍惚。

若不是在六年前,鬼使神差地去了一趟吕祖观,大明如今是什么景象?自己这个大明天子,又是什么样的处境?

老农邱长贵开口道:“要是说朝廷对咱这些泥腿子不好,那可是昧着良心说瞎话。老和尚,你说啥黎民受苦,可别带上咱!”

其他百姓纷纷开口附和。

王承恩得意地看着老僧,冷笑道:“老秃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太祖曾说,税重民生苦。”

“朝廷虽然减了田赋、丁口税,却广收工商税,巧立名目,与民争利,导致国富民穷,民生凋敝。”

“老衲说的可对?”

老僧已经有七十多岁,却是个懂得话术的,完全抛开事实不谈,巧妙地将话题引到工商税上。

说到这个,王承恩没办法辩驳,这方面不是他的强项。崇祯皱了皱眉头。

“太祖当年,的确说过‘税重民生苦’这样的话。”

云逍这时候开口了。

“太祖吸取前朝亡国教训,实行仁政。他认为固定税额是仁政的基础,工商税是剥民的工具。”

“因此大明自崇祯三年以前,坚持了税额固定、且以田赋为主的基本国策。”

“然而结果又如何?”

大明财政收入最高时期,折合白银为3500多万两。

而宋朝……丢掉半壁江山的南宋,岁入都在1亿两以上。

宋朝富到什么程度?

一个守城门的兵卒,年收入相当于欧洲的公爵。

包青天年薪一万八千贯,相当于后世的1260万。

宋朝和大明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就在于是否从工商业收取了税收。

历史上的大侄子,就是在百官冷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