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计百出,老朱夸我好驸马」

第956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956章(1/3)

第956章

交通不便。

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古代粮食的运输方面,一百斤的粮食从江南地区运到京城、边关地区,最多也就只能够剩下不到一半。

因为这个时代的运输,基本上都是靠肩挑手扛,有条件的才能够用马车、骡车,而漕运才是运输的大头,但漕运需要有水的地方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盐商非常喜欢纳银开中的原因,因为以前运粮食到边关地区去,实在是太麻烦了,损耗也太大了,所以盐商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想办法招募人员到边关地区去种植粮食,以此来获得盐引。

输粮开中,无疑利国利民。

但纳银开中就不一样了,只需要缴纳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而且操作起来的时候就灵活方便多了,到处都是自己人。

本来缴纳一百两银子只能够获得一百引的盐引,但因为他们打通了上下,可能缴纳一百两银子,他们就可以获得一千引、一万引,甚至十万引的盐引。

叶琪变法之后,纳银开中没几年,朝廷每年还能够收到两百多万两税银,但是到了明中后期,随着朝局的腐败,东林党人逐渐掌控朝政。

朝廷在盐引方面能够收到的银子根本微乎其微,甚至于到了后面的时候,一年下来,购买盐引的银子仅仅只有几万两,税收方面更是惨不忍睹,江南地区一个富裕的大县,一年的税银甚至于连一百两都没有,何其可笑也!

弘治皇帝这个所谓的“大明中兴之主”,为了捞银子支持叶琪变法,败坏了大明盐政不说,还给后世子孙埋下祸根,正因为这次盐政毁灭性的变革,致使九边军费暴涨,然后盐税还越来越少,狗听了都要摇头苦笑。

到最后李自成来了,崇祯急得团团转,财政却拿不出钱充军费,崇祯鼓励官员捐款,结果仅得几十万两。

李自成入京,没钱犒赏三军,于是,也向明朝官员拿钱,不过农民军可没崇祯那么温柔,一番严刑拷打下来,居然搜刮出了七八千万两。

明末国库空虚,而官员腰包却鼓鼓囊囊,为何个人财富远超国家财政,这不是一个怪现象吗?

相比于让士绅缙绅侵吞食盐利润,还不如直接将这些蛀虫米虫给踢出去,把这笔银子砸到军队上面,至少让军队吃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毒计百出,老朱夸我好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