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3/4)
到的荣誉还没一个糟老头子高?这招降的成本,是不是太大了?
“再下诏书,赏赐紫袍,册封王宴为开府仪同三司,加封赵国公。如何?”
赵、王两人虽然泄气,可皇帝发话了,还能如何?同意呗!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降低战争成本,能收服昭义的“感化军”,整个淮右战场,就会变得更加有利于自己。
赵匡胤眼眸当中闪过一丝冷峻,哼,不过是一个名头罢了,只要不是“大宋皇帝”,都可以给你!
不得不说,赵匡胤在看人眼光方面,要高出赵普、王继恩一个层次,王宴这种人,好处给够了,就是再生父母。
王宴也是打了一辈子仗的,对天下局势判断的能力,自然不弱,他之所以死守昭义,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价值,在扬州政权或汴梁政权的面前,摆出“待价而沽”的姿态。
看到了吧,俺老王可是在抗击赵匡胤的第一线!别忘了加官进爵!
至于吗?很至于,只能说,人与人的追求不同。
郭崇威一心想的是,赶紧从权利争斗、是非混乱中脱身,告老还乡,苟全性命于乱世。
而王宴不同,别看七十了,说好听点是想“建功立业”,说难听点就是“贪图名利”,而且,在争名夺利的行为上,什么狗屁朋友,都闪到一边去!
史书上评价是“友德有缺”。
譬如,历史上,周世宗郭荣正在攻打淮南的时候,为了预防后方不稳,让王宴镇守陕州,白重赞镇守河阳,两人本为掎角之势。然而,王宴为了邀功,竟然想借着“互为援助”的名义,趁机兼并掉河阳军权。
白重赞又不傻,自己在河阳刨坑修墙,好不容易搞定了防御,你来拿现成的?想屁吃呢!
于是,在王宴赶到河阳城下的时候,白重赞就跟防贼一样,直接关了城门,还说了一句扎心的话——
“公于陕州立有大功,河阳小城,不劳助力。”
老王啊,你在陕州立大功啦,我河阳的庙小,容不下你这个大佛,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对待王宴的评价,比较中肯的一句,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
况且,昭义的位置,确实挺特殊——
其一,周边是大平原,乡镇、村落众多,“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