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明放天灯,暗度陈仓(2/5)
致于人。”
孙晟一躬扫地,佩服了,仅从这样一个“小插曲”之上,就能看出林仁肇的大将帅才,他处处都在掌控这场战争的主动权。
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我牵着你的鼻子走,反过来,让你认为你追着我跑,用一个次要矛盾去掩盖主要矛盾。
不想打的时候,把战场炒热,搞得热闹一点,让对方产生忌惮心理。
真想打的时候,就要刻意隐藏好实力,主动示弱,让对方麻痹大意,使之露出马脚。
“都督,还有更深远的打算?”
林仁肇缓缓说道:“水至清则无鱼,这两都人马,能够助我军把苏州这潭水搅浑。”
“钦佩之至。时辰不早,属下这就去安排相关事宜。”
林仁肇点头:“孙统制辛苦,放心地干,今夜,苏州城照样很热闹,他们无暇顾及外围事务。”
孙晟辞别,急冲冲地去找潘辰,他口中的“相关事宜”,就是在苏州外围的河道之上,打造一座“围城牢笼”。
五代十国时期,肯定是没有“拓扑学”概念的,但潘辰其人,不愧是工部侍郎,对于几何图形、空间连续等知识的运用,也算信手拈来。
根据孙晟提供的“苏州全境示意图”,潘辰一共选定了五十三处地点,如果将苏州三面(西、南、北)的河网水道看做是一个迷宫,盘门、葑门、阊门作为三个“出发点”,只要堵死这五十三个节点,苏州一兵一卒、一车一船,都别想抵近江南运河!
更别提逃到太湖之畔。
只是,潘辰担忧,就算夜间施工,夯木桩、架铁索、筑石墙、填土坡……仍有大概率,被吴越军队发现,这些“舟桥部队”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工匠、民夫、劳力,根本就没有啥战斗力。
一入夜,潘辰发现自己的担忧,纯属多余,正如林仁肇所说,“他们无暇顾及外围事务”,因为,苏州天亮了。
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天亮了,而是“人造星辰”——孔明灯——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祈天灯”,关于诸葛丞相发明此灯的说法,实在有点不经深究。
毕竟,三国时期,造纸工艺改进才刚刚起步。
另一种说法,就比较靠谱,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惠利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