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第529章 壮安速度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529章 壮安速度(1/3)

1981年,群众日报的一篇报道中,首次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楚州速度。

而1982年4月,《镇南日报》上提到了又一个新名词——壮安速度!

是的,刘弘毅同志,就任壮安县委书记三个月,《镇南日报》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壮安速度”。但是,这一次,没有人不服气。

不服气的都被打脸了。

三个月时间,壮安新建了十一家工厂。

而且都是公家的,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至于个体加工作坊,不包括在内。

不过呢,想要找茬的人,总是能找到新奇角度。

比如说,就有人暗地里笑话:“他们那个也叫工厂?一个砖窑,也叫工厂?”

没错,壮安新增的这十一家国营集体企业,第一个搞起来的,既不是野战食品厂,也不是兵工铲厂,而是砖瓦厂。

这是县委和刘弘毅同志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来的决策,十分的正确。

你要搞大基建,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红砖和水泥。

这不是常识吗?

水泥厂,两三个月内很难投产,只能先从宁州水泥厂进货。

但砖瓦厂,完全可以自己先搞起来。

刘弘毅搞的砖瓦厂,和找茬者嘴里说的“砖窑”,还是有着极大的区别,并非纯手工作业,而是引进了自动生产线。

得益于楚州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各种实用的小型建筑设备,现在楚州那边已经生产得很齐全了。

自动制砖机,就是楚州建筑设备总公司的主力产品之一。

作为先知者,刘弘毅肯定不会落下建筑设备这一块。

这在未来三四十年内,都是市场刚需。

当然,红砖会被空心水泥预制砖代替。不过那也是好多年之后的事情了,至少接下来的十几年内,红砖还是会得到广泛的应用,自动制砖机有着十分广泛的市场需求。

关键这玩意原理简单,生产起来也不困难。

楚州建筑设备总公司,早几年就搞出来了,产品行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了很多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为国家创造了不少的外汇。

刘弘毅直接让楚州给送了一整套砖瓦厂的设备过来。

当然,给钱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