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第411章 极大认可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411章 极大认可(2/3)

“目前,我们只能根据参战人员的报告来分析。

至于雷达侦察功能暂且不谈,电子干扰部分我们已经确认至少有一种大功率的速度波门拖引干扰。

更多的细节还要等拆解完成才能知道。”

“我想,这肯定不是它唯一的功能。”徐舒沉思片刻后说道。

“我对军用雷达的了解有限,但我知道现代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同时测量距离和速度。

通过计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抵御只改变目标速度的干扰,理论上不应该让两架歼8c战机困扰那么久。”

有着丰富经验的许宁解释道:

“拖引干扰通常会配合假多普勒频移,使得雷达在两个干扰频率间摇摆不定,难以锁定真实目标的速度与位置。

因此,单靠速度积分数据是无法克服这种干扰的。”

徐舒仍然困惑:“实现这样的干扰系统需要一个大型吊舱,不仅体积庞大而且耗电量惊人。

不论是使用行波管放大器还是数控移相器,都会因为谐波问题降低干扰效率,并且小型化难度很大。”

郭林科则表示:“吊舱确实不小,但大部分空间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实际用于电子干扰的部分并不大。”

眼看会议室外聚集了更多人,似乎是重要人物即将到场,许宁迅速总结:

“我们研究这个战利品的关键在于理解它是如何有效干扰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并尝试仿制改进,以便应用于我们的飞机上。

歼8c有充足的电力供应等待利用。”

事实上,许宁对这个吊舱已经有了猜测。

它可能类似于苏27使用的l005s电子对抗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技术,实现了直接数字合成,从而进行数字移频。

这使得l005s即使到了21世纪初依然效果显著。

虽然当时苏连的技术在某些方面仅稍逊于漂亮国,但其数字化程度令人惊讶,特别是在苏27仍依赖模拟电传飞控的时候。

考虑到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那个吊舱中很可能包含更新的技术,不过基本原理应该相似。

正当他们讨论时,会议室里响起了激昂的《辉煌时刻》音乐,为即将到来的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