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第428章 受益第章匪浅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428章 受益第章匪浅(1/3)

这种审慎让王学意对许宁的印象更加深刻——身为电科集团的院士,王学意并没有直接体验过许宁的能力,尽管有梁绍霖的推荐,但眼前年轻人的年龄还是让他有些疑虑。

工程实践不同于理论研究,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还需要冷静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随着岁月积累起来的。

就像医生或教师一样,过于年轻的形象往往让人觉得不够稳重可靠。

但这次见面,许宁展现出的专业素养让王学意感到放心。

许宁已经证明了他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弱点。

信任,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起来的。

“对于雷达天线的研发,我有一些初步的想法。”

王学意从公文包里取出几张图纸,显然是提前做了功课。

“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为了确保雷达能探测到rcs值为5平方米的目标;

并且探测距离达到300公里左右,我们大约需要2000个t/r组件——我相信你对t/r组件并不陌生吧?”

见许宁点头确认,他继续说道:

“考虑到封装工艺,如果要在这面阵列上布置这2000个t/r组件,天线尺寸至少需要85米长、06米宽。

这样一来,正如你之前提到的,传统的圆盘雷达罩和三面阵结构就不适用了。”

王学意翻过第一页,展示出第二页的总体研发方案。

不出所料,正是许宁熟悉的平衡木天线研发。

尽管如此,他还是假装有些惊讶:“是平衡木天线啊!”

“没错。”

王学意解释道:“瑞典在前年首飞的萨博340预警机就采用了这种结构。

虽然它在飞机正前方和后方各有一个60度的盲区,但可以将天线垂直安装在飞机上,使整个天线系统的重量控制在一吨以下,这对飞机的研发更为有利。

如果天线长度为85米,这样的安装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许宁觉得时机成熟,准备分享更优化的方案:“不过,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

王学意显然对此充满兴趣:“请说下去。”

“我在研究萨博340时,也进行了一些计算。”许宁拿起笔,郭林科则贴心地递上一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