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764章开中法,那些山西商人太富有了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764章开中法,那些山西商人太富有了(3/4)

设的九边防御体系,朝廷与山西商界缔结了一项深远影响明朝未来、乃至整个帝国格局的盟约。

开中之策,旨在借助山西近九边之商家,确保边防军需物资充足。

京师坐落于富饶江南,距九边遥远,物资输送耗损巨大,千辛万苦送达边疆的粮草,往往只剩半数。

为保障边军不空腹戍边,同时缓解国库压力,朝廷赋予山西商人售卖官盐的特许权。

山西商贾则凭借此特权,取得河东盐池盐引,代行官府之责,向大同、居庸关等要害边关输送物资。

洪武3年起,开中制的实行,每年令朝廷在边防物资上节省至少500万石的开支,并确保边军粮草即时供应。

这项朝廷与山西商贾的共赢协议,初衷良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可供巧取豪夺之处颇多。

山西商帮,历史悠久,根基深厚。

日中为市,晋南之地的商人便行走四方,聚散货物,各得其所。

自秦汉以降,至隋唐盛世,泽州等区域商贸城镇兴盛。

李氏王朝起于太原,以太原为北都,商业更是一度鼎盛。

北宋时期,为加强军事力量,朝廷大量购买战马。

山西商人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在边境设立市场,与外族进行贸易。

尽管朝廷担心过度依赖贸易可能威胁政权,多次禁止这种交易,但地方商人追求利润的趋势难以遏制。

开中制度至今已实行20多年。

山西道的商人们,起初在朝廷许可的河东盐池起步,现已将其商业网络拓展至江淮盐场等地。

这些原本便富可敌国的巨贾,在经历了元末动荡之后,短短20年,再次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手握重金的山西商人,为了追求更大的财富,自然不遗余力,运用各种策略以稳固手中现有财富,并寻求更多盈利。

特别是那些掌控着边境重镇数十万大军粮秣的山西商人,更是将手中权力发挥到了极致。

“兵马入关。”

游文瑞猛然惊叫,双手颤抖,手中信件散落一地,脸上写满了骇然。

这位帝国地方府尹终于支撑不住,颓然坐倒在地。

朱允熥等人投来平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