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古人是古不是傻(1/3)
【嫁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植物部位结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能继续生长下去的种植技术。
大概在秦汉之际,人们极可能受自然界中连理枝现象的启发。
即植物在自然环境下,枝、茎彼此摩擦损伤后,有的会自然愈合,连结生长在一起。
并根据此发明并掌握了用梨与“棠”或“杜”嫁接的技术。
《汜胜之书》中就详细记载了一条我们今天称作“靠接法”的嫁接法,来生产大型瓠瓜:
“下瓠子十颗,……既生长二尺余,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一茎,留强者,余悉掐去,引蔓结子。”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就学过,春秋战国时,人们发明了铁制农具、牛耕及用人或动物的粪便施肥等技术。
那汉代人是如何给土地施肥的?将粪肥撒到地里,与土壤混拌,或许是很多农民施肥的主要方法。
《汜胜之书》也记载了主要用于枲、芋、瓠等作物的大田撒施粪肥的方法。
不过,这并不是汉代唯一的施肥方法。在《汜胜之书》中,还记载了主要用于蔬菜种植和推行“区种法”种植法的精准、集中穴施粪肥的方法,即将粪肥堆在种子周围。
这样既可增强种子周围土壤的肥力,源源不断地向种子提供营养支持,又可避免大田撒施造成的无谓浪费。
说到汉代灌溉土地的方法,或许很多读者会想:不就是在水源和农田间挖凿沟渠,将水引进农田漫灌吗?
虽然这是汉代,甚至是现代都比较常见的一种土地灌溉方式,但这并不是汉代灌溉田地的唯一方式。
在《汜胜之书》中,或许基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水贵于油的考虑,汜胜之详细记载了各种作物的灌溉次数和用水量。
他特别提出一种种瓜时使用的地下灌溉法,即将一口容积为三斗的瓦瓮埋在四棵瓜苗中间,瓮口与地面持平,将瓮中盛满水,然后用瓦盖住瓮口。
陶瓮粗疏,水可以通过瓮壁缓慢持续地向外渗透,给瓜苗提供水分。
水少后再添加,保持瓮中水满。这种灌溉方法,既可使作物得到均匀、持续的水分供给,又可减少地面蒸发,还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特别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