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

第三百六十八章 永远的后盾!大明布教化!弹劾!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八章 永远的后盾!大明布教化!弹劾!(4/6)

后患无穷了。”

他的语气愈发沉重,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所以,凡是做出这种事的人,便是对我大明的背叛。”

“这等奸妄之辈,不仅为大明国法所不容,更应遭天谴、受地诛,但凡我大明子民,皆可共讨之、共杀之!”

文元柳是国公,同时兼任京师大学的副校长。

虽说京师大学尚在紧锣密鼓地招募老师和学生,还未正式开学,但前期筹备事务繁杂,千头万绪。

有许多事情,都需要朝廷各部协调。

故而,他与官员们打交道甚多。

朝堂上的官员,也逐渐对他熟悉起来。

为了筹建京师大学的事宜,朱允熥后来又多次召见他,此人办事得力,各项工作整体进展颇为顺利。

文元柳也上过几次朝,不过与私下里面圣时的侃侃而谈不同,在朝堂之上,他一直沉默寡言,静静地在一旁倾听各方言论。

这还是他首次出列发言。

朱允熥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不得不说,文元柳的这番补充,切中要害,十分关键。

这是从道德层面进行论证,清晰地阐述了为何只能向海外蛮夷传播圣人之学,而绝不能传授他们科学知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却有着极为强烈且朴素的“道德观”。

面对一件事,他们首先考量的并非朝廷的律法,而是历经数千年形成的道德标准。

他们会依据这个朴素的标准,在内心进行评判,决定此事做与不做。

社会也会依据这个标准,自发地约束人们的行为。

而且,这种来自社会的约束力量,远比朝廷的律法更为有效,约束力也更强。

这便是文元柳此番阐述说明的重大意义。

他的言论,不仅让朝堂上的大臣们恍然大悟,能更深刻领会朱允熥的良苦用心,传到民间,也能引导百姓正确看待此事。

其起到的作用,远比大明朝廷单纯颁布禁令要大得多。

毕竟,古往今来,从不缺少那些自以为是的“正人君子”,他们自认为要践行“圣人之道”,一心想要毫无保留地帮助“蛮夷”。

这些人很可能会遵循自己内心所谓的“道德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退位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