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文明礼义之邦!陛下有旨!(5/9)
带头后,举报的人越来越多。
到最后,几乎整个清溪的百姓,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包括妇女,大多都签字画押。
要么是承认自己的“罪行”,要么是举报“邻居好友”在外的恶行。
当然,除了“人贩子”的直系家人,其他人的消息多是道听途说,有的甚至传了好几手,并非直接从“人贩子”口中得知。
但这也没关系,纪纲只管让人记录在案,核实无误后,便让人签字画押。
这些东西,能不能作为证据姑且不论。
至少那些“人贩子”,再也没机会躲回故乡,在熟悉的地方苟且偷生。
举报过他们的邻里乡亲,如今就算为了自身的安全,也绝不允许这些恶徒逍遥法外。
纪纲这一手,看似未动刀枪,却有着“斩草除根”的狠辣效果。
从此,清溪县那盘根错节的“诈骗文化”,被连根拔起,清扫得干干净净。
魏镇刑身为都按察使司,在刑名上摸爬滚打了整整二十年,办案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可他心里清楚,若这案子落到自己头上,绝无可能像纪纲这般办得干净利落。
说不定早就陷入僵局,一筹莫展了。
毕竟,案发地不在清溪,官府手里毫无头绪,连谁是“人贩子”都难以确定,调查根本无从下手。
但纪纲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操作,看得魏镇刑暗自咂舌,不得不服。
不愧是被陛下一眼看中、破格提拔的人!
如此复杂的大案,却能快刀斩乱麻般,轻松搞掂。
这手段和能力,确实是一流的。
然而,世上又哪有“圣人”呢?
魏镇刑在整理抄查来的赃款赃物时,敏锐地察觉到纪纲的小动作——他偷偷私藏了一小部分,比例大概在十分之一。
别看这比例不高,可由于此案涉案金额巨大,十分之一也是一笔真正的巨款。
这钱,一半被纪纲赏给了同来办事的缉盗司捕快。
另一半则悄无声息地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纪纲行事极为隐秘,可魏镇刑在这官场浸淫多年,又怎会轻易被瞒过。
他对纪纲的所作所为,可谓是洞若观火。
回想起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