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探访牧民部落(1/6)
趁着天气还不错,苏阳和哈孜克已经从库兰河里叉了一堆的死鱼,大都是翻着白肚皮的三道黑,这种鱼由于身上有三道黑色的印记,被叫做三道黑,刺少肉多,若是新鲜的活鱼,比厚唇子还要卖的好一些。
“阳哥,现在已经捞的差不多了吧,差不多有上百公斤了。”哈孜克身上被水渍打了一身,没有穿靴子,身上也是湿漉漉的。
这种捞死鱼的成就感,比捞活鱼更有感觉。
苏阳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几十米的河岸线,已经堆满了鱼条子。
这种鱼看着挺多,但是晒成了鱼干,打碎了其实也没多少,顶多够猪崽子吃半个月的。
鱼获在河岸上晾晒着,从昆仑山融化的雪水冰凉刺骨,哈孜克在旁边生了一堆火。
把鱼脏掏干净之后,用树枝把鱼给串了起来,插在火堆旁烤了起来。
趁这会功夫,苏阳习惯性的开启系统扫描,在附近走了走。
整片河谷本身没有人光顾,只有一些附近的牧民,是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每年轮牧的时候,从九月份来到这里,三四月份就去昆山山脉以南的地方。
现在的牧草发黄,牛羊还能吃上最后一茬牧草。
河谷平原中也是最容易出现山流水料的地方,而且当地的牧民家里多少都会有一些奇怪的石头。
其中在和田料的玉石体系中,很多料子都是牧民发现的,比如94于田料,且末料等名震一时的料子,最初都是由牧民开始一手转卖的。
山流水料的玉质是介于水料和山料之间,品质比隔壁料也好一些。也有一些品质相当不错的,可以当做籽料去卖。
山流水料的形成,是由于高山的玉石自然脱落,崩塌落入水中,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有一些落在了河谷的冲积平原,或者是水流湍急的河岸上。
这种料子没有明显的棱角,表面比较光滑,而且和隔壁料一样,带着类似风纹的水纹。
可以说是还未完全成熟的水料。
高品质的流水料开采难度很大,在山间河水或者溪流比较湍急的地方,需要用绳子绑着身体爬下去,很有可能发生坠水。不过像前几年的且末的山流水产量并不多,到了02年以后,河水量大了,很多辽料子就冲出来了,市面上见的且末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