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

第174章 大舅子升官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74章 大舅子升官(2/4)

当时的大明富到什么地步,宫廷之中,每天光禄寺要准备一万多人的饭菜。从皇帝到嫔妃,太监宫女所用的食物,都是来自大明各地各州府的时令特产。

甚至每年,嫔妃宫女的颜粉钱,都要花费几十万两!

而民间,豪富者比比皆是。

史书记载,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就是徽商集团。

徽商之中,家中藏银百万者乃是大户,有现银二三十万是中等!

仅河南一地,一名徽商就拥有当铺二百多家。

另外还有糖业,矿业,手工业,雇工都多达千人!

徽商的诞生,正是因为朝廷放开的工商业的限制。使得徽州盛产的各种手工业品,得以远销海内。

除了徽商,东南沿海一带,走私豪富者更是不知凡几。

还有因为边关互贸,兴起的晋商集团。

而随着开海,江西等地的瓷器,江南的纺织更是供不应求。

不是没有有识之士,认识到那个时期,乃是大明最好的转型期。

而是阻力太大!

正是因为官僚集团口中的祖宗成法,大明没有相应的税收之策,依旧把目光盯在田地上,白白浪费了这样的机会。

所谓的祖宗成法,就是老朱在的时候认为天下除了种地,其他都是不务正业。

朝廷永远用的都是老朱定下的定额税

官商利益集团垄断着这个帝国所有的经济,让皇帝只能把目光盯在百姓身上,不断的盘剥。

即便是张居正那样的人,也不敢动他们,也只能通过改良改良改良,继续从土地上榨钱!

大明朝的利益集团,用祖宗成法四个字约束皇帝。

告诉皇帝,你跟士大夫共享天下,土地是大家的。

但是除了土地之外的其他财富,只是表面上属于您,实际上属于我们!

嘉靖大喊,那都是朕的钱!

万历对抗,开放矿税,我让太监去收!

李景隆不是张居正,他没有改革的能力和那种坚韧的心性。

但他是李景隆,既然来了这个世界,就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再一次的发生。

所以他从边贸专权开始下手,到现在暗中点拨朱标。

这其实,是一个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第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