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 七队重心(3/3)
直到八零年,晋州省委发表了关于学大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至此大寨运动才宣告结束。
周长河带回来的消息称,县上要在某两座山梁之间修建一座大型水库,号召了与红旗公社相邻的两个公社,要进行一场大会战。
这座水库一旦建成,将彻底改变近山丘陵地带靠天吃饭的现状,让当地人摆脱吃不饱的厄运。
当时因为夏收临近,计划被暂时搁置,这不夏忙刚一结束,县上委托的专家们就带着仪器等忙碌开了。
水库修建的事宜彻底提上日程,与红旗公社相邻的几个公社也被调动起来。
各村都有参加大会战的劳力名额,像三道河这样的中型大队,直接就被摊派了百十人的参战名额。
这种大型集体劳作,知青们自然也不能漏了,他们都是年轻人,有干劲,有魄力,关键是还有知识,许多人在生产中提出了改进建议,也都被认真推行过。
当时参加会战的人员,工分都是由各大队出,吃住都是县上负责。
也就是说,学大寨劳动中,工分主要由各生产大队自己负担。
具体做法是,大队将每个人的工作按天确定分值,然后年终以这些分值作为计算分配的依据。
这种工分制度模糊了个人劳动与生产成果之间的联系,在当时也被称为大概工分。
古小满这时候已经十八岁,算是成年人了,这种学大寨会战自然得参加了,而且他算是七队的重要人物,在知青和社员中口碑极好,一众生产小队长也对他赞不绝口,究其原因可能是周长河这个大队长对他比较重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