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重操旧业(下)(1/3)
食堂开火定在抵达工地的一周后,前一天武秋叶开着侉子车往返了了几趟县城和东风公社,先后拉回来几百斤土豆、萝卜干、粉条子、面粉等食材。
这天天不亮,五个人就蒸好了足够三百人吃一天的两掺面馒头,即小麦面和包谷面。
第一顿古小满就见识到了什么叫胡吃海塞了。
早饭是玉米碴子粥,咸菜和馒头,这没啥说的,跟社员们在家里一样,不咸不淡的吃饱了就成。
午饭和晚饭是重头戏,大家干的都是重体力活,不吃饱就没力气。
但是当时菜品就是一大堆土豆、萝卜干,茄子、豆角,这都是因为当时处在盛夏,农户自留地的菜品相对较多的原因。
古孝贤根据现有的材料炖了两大锅土豆茄子炖豆角,美其名曰炖三鲜,因为加了点肉沫的原因,一大群在家里见不着荤腥的社员一下就炸了锅了。
个个端着大海碗,蹲在小河边玩命的造,嘴里都说正经厨子做饭就是好吃。
这也是受当时条件限制,社员们在家里一年就分得一两斤菜油,平时吃饭都是用筷子往锅里蘸点油花子。
这工地食堂就不一样了,那是用油炒菜,大葱生姜的一炝锅,那香味呼啦一下就上来了,吃着能不香吗?
就是工地的领导加技术员十几号人也不例外,都觉得这正经厨子做饭跟普通人家不一样呢!
开饭时,古小满和章天乐站在窗口负责给社员们打菜,每人两大勺,谁也别想多打,这时候就显出炊事员的优越感了。
俩人都板着脸,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架势,看你顺眼勺子就舀的满一点,觉得你长歪了的,勺子抖那么两下,你就比别人少了几大口。
韩太平和李东风负责派发馒头,这个从气势上就差点意思了。
这玩意是有定量的,二两的大馒头一顿饭两个,一天人均一斤二两粮食,天王老子也没法子作弊。
这在当时算是超量供给,没办法,这是县上第一个学大寨工程,领导们都特别重视。
古孝贤作为食堂的大师傅,这时候就没啥事了,跟管理员在里边商量着晚上的饭食。
不过那时候材料太有限了,晚饭也是大乱炖,不过比中午多加了点猪油和辣椒,这个符合当地人的口味,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