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第131章 千里送大鹅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31章 千里送大鹅(3/4)

一首小诗,用典极多。

光是陈凡能听出的就有这几处。

比如“栏前放垛”,这时出自《吴志·陆逊传》。

“浮萍”,《云林异景志》。

“花信”……

有些陈凡则能看出也是有典故的,但却不知出自何处。

不过话要挑好听的说,一方面恭维了别人,一方面显得自己也不拉跨。

“好一个栏前放垛,大人,若是学生所猜不错,当是出自《陆逊传》吧?”

“建昌侯孙虑喜欢制作垛鸭栏,关键还做得非常小巧可爱。”

“陆逊看到后便正色规劝道,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

陈凡之所以知道这个典故,那是因为另一个时空中,《三国》太流行了,陈凡也受了影响,看了不少三国方面的史书。

但这在杨廷选眼中可就不一样了。

这个时代对三国历史了解的人课不多,杨廷选听到自己口占的一首诗,其中这么偏门的典故陈凡竟然都知道,此刻心中震惊的无以复加。

“文瑞学识渊博,本官终于知道,你那府试的锦绣文章是如何做出来的了。”

陈凡额头浮汗,有些不好意思,躬身一礼以示谦逊。

杨廷选对陈凡的观感更好,这样一身正气、足智多谋、学识渊博的读书人,还这么谦逊,前程不可限量啊。

两人回到花厅分宾主坐下,杨廷选端着茶喝了一口:“文瑞,前些日子幸有你规劝于我!”

陈凡不知道杨廷选怎么又旧事重提。

经过杨廷选的一番解释,陈凡才搞清楚其中缘由。

原来,钱家之事,当时钱琦的兄长钱裕通过关系找到了杨廷选的座师,请他出面跟杨廷选关说。

杨廷选的座师不想帮忙,但不好拒绝中间人的面子,所以才写信一封给杨廷选。

钱家虽然出了事,但杨廷选事后还是将钱家侵占徐家产业,霸凌乡里的事情捅了上去,甚至还参了钱裕一本,说他不能约束家人。

这件事传到其座师的耳中,不仅没有因为杨廷选违拗自己的意思而生气,反倒是在杨廷选的一众京中同年中夸赞他为官刚毅,不慕权贵,将来或可为御史。

大梁外官一般在两种机构任职,一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