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杜仲皮(1/5)
在蜀地的各个生产队,每至入秋,玉米抽穗、豆子结荚之时,便会安排人手在田间地头搭建“人”字形的茅草棚,也就是宋阳守庄稼时待的那种草棚,被称作“号棚”,守护即将成熟的庄稼,这活儿也叫“守号”。
后来分田到户,很多农户依旧延续了这个传统。
号棚一般用竹木条做支架,盖上茅草,用竹篱或树枝当门,只住一人,守号人自己做饭吃,昼夜坚守。夜晚,守号人不仅要在号棚前燃一堆篝火,还要时不时吼几嗓子有韵无调的号子,或是吆喝、敲梆子、吹竹号、放土枪,以此惊吓驱赶前来糟蹋庄稼的野兽。
宋阳和甄大叔负责守庄稼,两人昼夜轮换,这样就省了在棚里做饭的麻烦。这项工作得一直持续到庄稼全部收割完毕。生产队给他们记了工分,虽说守护庄稼是本职,但要是不分给队里的人一些猎物,也实在说不过去。
众人把野猪简单处理后,九个人抬四头去除内脏的野猪,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他们砍来长木棒,用带来的绳子捆住野猪的四只脚,两人一组,抬着野猪沿着相对好走的山路往回走。
宋阳和王岳这两个年轻人,参与搬运的次数较少。但其他长辈没少和人合力搬东西,有宋建国和王宏远这两个老手带头,一路上热闹非凡。
在山里,众人合力搬运东西时,通常会推选一个精明能干、善于言辞且力气大的人做“领队”。
领队走在前面,一边观察路况,一边及时向后面的人报告,后面的人则及时回应。山上大多是崎岖的羊肠小道,抬着东西行走,要是配合不好,可就麻烦了。
于是,宋建国带头喊起了号子,后面的几人组也跟着应和。遇到急转弯,前面喊:“路遇急转弯!”后面答:“慢行别慌乱!”上坡时,前喊:“爬坡上坎咯!”后应:“齐心协力攀!”
“前面路不平!”“后面稳步行!”“脚步要踩实!”“腰背挺直喽!”到了下坡,前喊:“下坡路来啦!”后应:“慢慢往下滑!”过沟或路上有水坑,前喊:“前方有沟壑!”后应:“小心把脚挪!”过小木桥,前喊:“小桥晃悠悠!”后应:“中间稳步走!”
一路上,号子声接连不断,一帮大男人兴致勃勃,一唱一和,既风趣又幽默,不仅统一了步伐,保障了安全,还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