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书画鉴赏,悟真谛(2/3)
以我不注重教你临摹,只教你看。因为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杨鸣想起赵华玲说过的话:“有时候,重要的不是谁走得远,而是谁能走得稳。”
现在他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理解。
这天下午,赵华玲来电话问他学得怎么样。
杨鸣想了想,只说了一句:“许老的茶,很香。”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
……
两周的时光,对于真正的书画鉴赏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门学问里藏着很深的功夫,从纸墨的年代到笔法的变迁,每一处细节都需要常年的浸润。
可杨鸣要的不是这个。
他要的是在苗咏面前撑起一个像模像样的门面,一个能让这位副董事长夫人看得顺眼的样子。
这些日子跟着许老先生学习,他把心思都用在了观察上。
看老先生谈论一幅画时的表情变化,记下形容笔法时的用词习惯,把握品鉴时的节奏和步调。
这些东西在外人看来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对他来说,却是最实在的收获。
到了现在,他已经能拿捏住鉴赏时的分寸。
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停顿,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评点,甚至连看画时该皱眉还是该点头,都有了自己的一套章法。
这种本事比背几句专业术语要管用得多。
杨鸣回到南城的第三天,姚娜璐约他去了苗家。
那是一栋三层别墅,门前的影壁上爬满了紫藤。
他手里提着一个红木画盒,里面装着一幅赵孟頫的字。
这幅字是赵华玲托人从澳门拍卖会上买来的,花了九十多万。
看到这个数字时,杨鸣没有半点犹豫就把钱转了过去。
他知道,这钱花在刀刃上了。
客厅里,苗咏坐在太师椅上。
四十来岁的年纪,穿着淡青色的旗袍,眉眼间透着一股书香气。
赵孟頫的字一打开,苗咏的眼神便亮了。
这幅字用笔简劲,一撇一捺都见功力。
看字的时候,苗咏时不时抬眼打量杨鸣。
每当说到字里的关键之处,杨鸣总能接上两句恰到好处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