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第145章 议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45章 议和(3/4)

说下去。

“再者是定条件。

关于边境划分,务必明确清晰,还是以长城为界即可。

目前我大明内忧未除,向外扩张暂时还有些不便。

如达延汗部的人若是敢再进入我大明境内打秋风,那么我们可直接让达延汗部变成一个地名!

贸易方面,可开设互市,但需制定严格的交易规则,限定交易品类与时间,派遣专员管理,既能促进经济,又能防止机密外流。”

“而对于达延汗部的称臣纳贡一事,臣认为必须要让他们肉疼。

每年上供牛羊数量既不能让他们饿死,也不能让他能有结余!

皮毛等物也要如此!

我们是被求的人,反正臣不信他们就算我们要求的贡品少了,他们就不会有不臣之心。”

朱祐樘听完,眼中满是赞赏。

“济危考虑周全,条理清晰,不愧是朕倚重之人。

朕一会下旨,让你去配合礼部。

必要时刻,你可全权做主。”

徐志道连忙跪地领命。

“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厚望,力求为我大明谋得长久和平。”

起身时,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深知此次任务艰巨。

徐志道领命起身,抬眼望向殿外那被夜色笼罩的宫墙,心中暗暗思量着即将到来的挑战。

朱祐樘看着他若有所思的神情,又开口道。

“济危,此次议和,外交周旋固然重要,可国内也需做好万全准备。

边境百姓长期受战乱之苦,人心浮动,你觉得该如何安抚?”

徐志道转过身,神色肃然。

“陛下圣明,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在边境地区开设粥棚,赈济那些因战火流离失所的百姓。

同时,组织工匠修缮被损毁的房屋,发放农具、种子,鼓励百姓恢复农事生产。

如此一来,方能稳定民心,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朱祐樘颔首认可。

“甚好,此事便交由户部与工部协同办理,你多留意进度。

另外,军中士气关乎国之安危,达延汗部求和消息传出,军中将士或有懈怠之心,这又该如何应对?”

“陛下,”徐志道胸有成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