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差点打起来了(2/3)
。
早朝上更是诸事不顺。
先是兵部请奏,说边关战事紧急,窦元武已连发数道战报,请皇上尽快确定援兵将领,前往边关支援退敌。
宣明帝又问了窦仲的伤势,得知他还下不了床,根本无法领兵,心里就十分窝火。
他以事关重大,还需仔细斟酌为由,不肯轻易定下援军将领。
兵部尚书却当场跪下,声泪俱下地说,边关之事不容再拖,万一蛮族攻破嘉南关而下,大半国土都将陷入战火,百姓生灵涂炭,既然窦大将军无法领兵,朝中还有其他可用将领,恳请宣明帝尽快决策。
定远侯立刻站出来,慷慨陈词,表示自己愿意亲自领兵,收复边关三城!
宣明帝一听就黑了脸。
定远侯本就是威望重高的武侯,宣明帝怎么可能派他去边关?
一则边关兵权不能再落到旁人手里。
二则,击退蛮族收复失城,乃是大功一件,若真让定远侯立此功劳,日后论功行赏都是个麻烦,势必让韩家权势更上一层楼。
宣明帝心里不乐意,便找了个体恤他有旧伤的理由拒绝。
定远侯倒是没强争。
兵部尚书却又说,既然定远侯不能去,萧挺萧将军可以去啊,他领兵的本事不比窦仲差。
其他武臣们纷纷赞同,并表示愿意与萧挺同去,萧挺自己也站出来表示愿意。
宣明帝看着满朝武臣众口一词的样子,心里就烦躁得很,又不能直说他信不过萧挺,何况朝中也没别的人选了,便只能先含糊拖着,表示要再考虑考虑。
好不容易把援军的事情拖过去,定远侯又重提了沈家之事,以沈玥提出的奏报疑点为由,恳请皇上派遣钦差,与援兵一同前往边关,重查沈家战败内情。
朝中武臣们哗啦啦又跪了一地,连声请奏,气势惊人。
宣明帝那个憋火蹭蹭往上冒,沉着脸没说话,目光往文臣那边看,想等着以张次辅为首的文官出来反驳,自己再“居中裁决。”
结果这一次,张次辅站出来说于理不合,竟被定远侯等人当场驳了回去,气得张次辅鼻子都歪了,双方差点没撸起袖子在大殿上打起来。
宣明帝越听越觉得耳熟,回想一下。
定远侯当朝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