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110章 空印案的由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10章 空印案的由来!(1/3)

其实,这类现象,古已有之。

但因此导致流血事件的,唯有大明王朝一家。

甚至,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就朱元璋自己把这当回事,瞪着眼睛要杀人。

想想都知道,我华夏疆域万里,幅员辽阔。

各地主管钱粮的官员,每年都定期要到户部核对账目。

如果账面有误,不好意思了,再跑一趟吧!

众所周知,以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若是从西南和西北边陲出发,一来一回,至少要花好几个月。

这要连续错上几回,一年不用干别的了,不是在骑马,就是在骑马赶来的路上。

所以,就有人想出了偏招

直接将盖印的空白文书带到户部,现场填写账目,保证准确度,大家心照不宣。

历朝历代的皇帝,也并非不知道,但都选择睁一眼闭一眼,很少在这件事上找麻烦。

可朱元璋觉得,这是下面官员弄虚作假,串通一气,欺瞒君王,蒙蔽圣聪。

该当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你们不想当官了,有的是人要干!

并且,给出了自以为能站得住脚的理由。

说是怕奸人起意,拿到盖有印章的空白文书,为非作歹,谋取私利。

但这个论调,纯属无稽之谈。

首先,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管钱粮的都这么干,朝廷也没有明确的法度,令行禁止。

所谓没立法,又何谈犯法?

其次,朱元璋真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就他长个脑袋?

那些空白文书,为了避免落入奸人之手,加以利用,并非一纸一印,而是更高明的‘骑缝印’!

通俗的说,就是在纸张折叠的缝隙处加盖印章,一边一半,相互对应。

有效的防止挖补造假,保证文书的真实性。

要是丢个一张半张的,被别人拿去了,也没什么卵用,最多擦屁股!

何况,历来朝廷文书,有专人看管。

谁会吃饱了撑的,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偷?

但老朱油盐不进,认定是官员藏奸耍滑,贪图便利,把国事当成了儿戏。

脑子一抽,就要杜绝此类现象。

搞得那些大臣都很懵逼,不知道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